1、以国名命氏
“古”以国名为氏,是一新说法,见何兆吉、曲雯编著的《百家姓辈分字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文章说:“商代末期有古国。今出土青铜器有‘古伯尊’,见于省吾先生《商周金文录遗》。古伯,商末周初人,古国族首领,名不详。古国其后当有以国命氏者。”
另外,上海博物馆介绍馆藏青铜器“古父已卣(yǒu)”时,也说道“器盖各铸铭文‘亚古作父已彝’六字,是贵族古氏为其父已所铸的祭器。古是商代国族名。”
笔者认为,“古国”应在帝尧之世就已有之,如帝尧的第九个儿子源明,受封于刘(其地在山西、河南等地),是刘氏始祖,他的媳妇就是古氏,成了世界刘氏太祖母(见中华刘氏通谱丛书文献)。这支古氏估计住在山西一带,查《刘氏族谱》记载,刘氏祖妣古氏有多位,居住地域均在山西洪洞、蒲州、浮山等地。又有学者在研究“周族”时认为,山西汾水流域新绛、闻喜县一带,有古山、古水,周领袖古公亶父之“古”,恐与之有一定关系。
2、古成氏改为古氏
古成氏源自姬姓,是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后。
周武王之子姬叔虞,成王之时被封为唐侯,建都于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当初这里是戎狄杂居之地,周王朝为防御戎狄内侵,故封叔虞以镇守。至叔虞长子燮父(字安抒)时,将唐都迁于太原市南边的晋水之滨,改国号为晋,成为西周诸侯国之一。辖地有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
晋献公时,大举征伐翟人,在战斗中,公族子弟姬叔虎奋勇当先,率晋军破敌营,有功于国。晋献公便以郤邑(今山西沁水下游)封给叔虎,叔虎的后代称为郤氏。郤氏家族中有位叫郤犨(chóu)的,仕晋景公,为大夫,食采于苦,称苦成,该地在宁夏盐池城东北,因以为氏。苦成氏后来又衍变成几个姓氏,如居齐国的,改为车成氏;居敦煌的,改为库成氏;居汉阳的,书为古成氏。古成氏的后代,有一支分为古氏。
古成氏目前尚为鲜见,但在汉唐之际,古成氏登朝者不乏,如汉有广汉都尉古成云,后秦有黄门侍郎古成诜、将军古成和,东晋有南海太守古成彪,唐有云阳尉古成夔。宋代《百家姓》中无古成氏。
王符《志氏姓》中说: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后汉广汉多古氏。据古氏文献记载,三国时蜀有广汉郡功曹古牧,疑是古成氏之后。
3、吐奚氏改为古氏
吐奚氏,是鲜卑族的姓氏。
据《魏书·纪》记载,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一位叫昌意,昌意最小的儿子受封于北方大鲜卑山国(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北段),因以为族。鲜卑族实行君长制,统领幽都以北地方(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以畜牧猎射为业,淳朴为俗。鲜卑族因居匈奴之东,又有东胡之称。汉初居辽东,后汉时移居匈奴地方,晋初已分为多个部落,如慕容、拓跋、吐奚、贺兰等,以拓跋氏最强大,后来南进,建代国,创立北魏皇朝。
魏成皇帝拓跋毛立执政时,已统领36国、99大姓,威振北方。至献帝拓跋隣时,七分国人,使诸位兄弟各自领管其族,各分姓氏。如献帝长兄纥骨氏改为胡氏、次兄普氏改为周氏、三兄拓跋氏改为长孙氏、五弟达奚氏改为奚氏、六弟伊娄氏改为伊氏、七弟丘敦氏改为丘氏、八弟侯氏改为亥氏。后来兼并其他国家,国中分部,部中分族,称为内姓。
至神元皇帝拓跋力微时(时在西晋),其他各部落诸姓,大部分都已更改为他姓。如独孤氏改为刘氏、吐奚氏改为古氏、贺拔氏改为何氏等。
吐奚氏改为古氏的历史,《魏书·官氏志》有载。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吐奚氏改为古氏的时间是在西晋时期,并不是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中原洛阳时才改姓,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率先改姓元,那是鲜卑族第二次大动作的改姓。
吐奚氏改为古姓后的历史人物代表有谁?暂未能定论。但《魏书》中出现的古姓人物有四:北魏宰相古弼、北燕冯文通部大臣古泥、御府针工古彤、小将古皓。清代学者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古弼是吐奚氏所改,有些史料又说古弼本姓吐奚,名古,后被北魏皇帝赐汉姓“古”,这“赐姓”与吐奚氏“改姓”的说法显然不一样。而唐代怀州刺史李君奭在《二十五府君墓志铭》中说古云应是“周太王古公之后,魏太武笔公尚书弼之裔”,唐代尚属官修族谱时期,李氏已言明古弼是周太王古公的后代,且与南方《古氏族谱》记载相符。至于北燕冯文通部大臣古泥,早年曾任单于右辅,应当是吐奚氏裔孙。
4、回族古氏
回族,是Huihui(回回)民族的简称。
回族来源,可以追溯至公元七世纪末,那时来自阿拉伯、波斯等中亚国家的商人进入中国经商,留居于广东省广州和福建省泉州等地。到了十三世纪初叶,迁入中国的中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逐渐增多,并不断同汉人、维吾尔人、蒙古人融合,便形成了回回民族。
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族人中有一支以经书《古兰经》的“古”字作为姓氏。另一支则在唐初中亚人进入中国后,以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首字“古”作为姓氏,称古氏。
回族古氏也是以新安郡作为郡望,北宋时已繁衍播迁于河南洛阳市、开封市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目前,回族古氏以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开封市、中牟县、四川省阆中县、陕西省西安市西郊、北京市居多。居住在江苏省扬州市的回族古氏,在明代有一“古回回”是藏书家,这一支古氏原有族谱,记载至三十三世,后毁于兵燹。
当代著名书法家、原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古灵(又名古振英),音乐理论家、贵州艺专副教授古宗智及戏曲艺术家古峰等,都是回族古姓的杰出人物。
5、苗族古氏
苗族古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修文县、云南省河口县、屏边县、文山县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苗族的祖先是尊奉为战神的蚩尤,他与炎帝、黄帝并称为“中华三祖”。据传,蚩尤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是中国古代“九黎”部落集团的首领。《苗族简史》载,九黎是南方最早最大的部落联盟,由许多部落组成,它是南方百越民族集团、苗蛮民族集团及南方部分汉族最早的先民。
但苗族古姓是怎样来的呢?据苗族古姓长老口头相传:在远古时代,洪水滔天,有兄妹俩心地善良,常做好事,得到神人指点,躲进一个大葫芦里避过劫难。后来兄妹俩滚磨为婚,生下一个大南瓜,夫妻俩感到惊奇,便将它剐成肉块,抛于四野。第二天,奇怪的事发生了,昨天肉块所抛之处,均有炊烟,肉块亦变成了人类。夫妻俩便把挂在李树旁的定为“李”姓,挂在木鼓边的就称“古”姓,等等。
苗族古姓的来历近似神话,但采访苗族父老,都说以前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古氏得姓的传说,历世已久。
6、彝族古氏
四川省凉山彝族古氏,据《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一书介绍:“传说凉山的诺合(黑彝贵族)都由古侯、曲涅这两位祖先繁衍而来。根据父子联名的代数推算,多数的说法是:古侯、曲涅至今已传了50代左右,约1000余年的历史。”著名史学家斯维至也说道:“凉山彝族的家支,最初是由古侯和曲涅两位祖先分化、繁衍而来的,它们实际就是两个不同姓氏的氏族。彝族当然不只这两个姓氏,当他们迁到凉山时,就只有这两个姓氏了。”(见《陕西通史·西周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彝族自古就居住在祖国西南,当时古侯部落还居住在兹兹蒲武(即今云南省昭通一带),后进入四川。古侯的后代,当有古氏。
7、满族古氏
满族,是中国东北的古老部落,从事农业、狩猎与养殖家畜。在两千年前称为肃慎,《春秋左传·昭公九年》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至汉代,又称为挹娄,魏晋时称为靺鞨(忽吉),到辽、金、元、明时被称为女真。族人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等称作“白山黑水”的广阔地区。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6年,皇太极继位称帝,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州,改国号清。1644年,清军进关,统一全国。辛亥革命后,通称为满族。
满族的“姓”,满语称为“哈拉”,往往有二至四字,以古为首的有古尔吉氏,世居广宁正安堡(今辽宁省北镇满族自治县),清初以步军校顺拜闻名。古尔吉氏有简写为古氏。
在当代满族古氏中,上海著名教育家古人伏教授是姣姣者,祖籍在辽宁省营口市。
8、黎族古氏
海南省琼中黎族自治县乌石镇有古氏居民,但该支古氏本为汉族,迁自广东,讲客家话。至于为什么编黎族户籍?其一,海南岛本为黎苗土著居住区,客家人初来乍到,受土著侵扰,难以人和,入籍黎户,可免其患。其二,政府对黎、苗等少数民族在入学方面,可享受优惠政策,如免学费等,这样使很多贫困汉民亦纷纷改为黎族,以沾其惠。
9、高山族古氏
高山族的先民,可追溯到距今2-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在镇人”。主要来原于内地沿海一带古越族,与来自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居民,相互融合发展而成。
高山族古氏,居住于台湾省花莲、宜兰等县。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正式于国民政府接管。政府执行原住民改为汉姓,各单位依分配、抽签、自选等方式推行。在北区原高山族住民,因尊敬爱戴他们的警官古星南(新竹市人,当时职管山地区,后晋升为新竹县警察局副局长。他身材魁梧,像貌威严,出声如雷,又精通日语,是当初掌管山地的良才。他全心辅导管教居民,甚得居民敬重,被尊称为雷公),在改汉姓时,有部分高山族同胞以古星南为荣,自选古姓。
【温馨提示:本文系 古小彬 整理撰写,请转载者注明出处与作者,切勿侵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