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氏家族,裔孙分布数最广。南方诸省自不必说,就港澳台、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洲、南非等地古氏,多属广东分支,人口占全球古姓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广东便有大本营之称。
五季末,六世祖古全望自江西宁都迁居增城,开古氏居粤之先河。古全望的儿子古延绶,任职信安县令,告老致仕,游览梅州,见梅州风光绮丽,民风淳朴,便开基于梅州。清代光绪《嘉应州志·方言》载:“父老相传,皆云未有梅州,先有杨、古、卜。”古姓是最早定居粤东梅州的中原衣冠仕族。古延绶的儿子是首倡岭南文化、广州第一位高中进士的古成之,孙子是勋都骑尉、殿中丞古宗悦。古宗悦娶三妻生四子:凤仪、凤仁、凤信、凤俊,是组成广东古姓的四大支系。
古凤仪长子古革,出任琼州府教授,德才兼备,使素有“夷蛮”之称的海南居民,钦佩不已,敬慕之情油然而生,便纷纷送子女前往听课受学,逆乱劣俗随之一变。朝廷得到这一喜讯,便提升古革任潮州府知府。古革的后裔中,古敏在宋代即隐居于石窟都(今蕉岭县),成了蕉岭县古氏之始祖,历元、明、清,裔孙播迁江西、湖南、台湾各地。蕉岭县古氏,在清代有古元俊移居恩平县南蛇坪沙田村,后代散居于广西贵港市覃塘镇、横县峦城镇、荔浦县修仁镇、鹿寨县寨沙镇、龙江镇等地,古恩申、古恩焕兄弟则迁居广西钦州市大直镇。古革裔孙现居住于梅县、梅江区者不少,计有24个乡镇68个管区15000余人。早在明初,梅县松口镇的古铭(字应祥),移居兴宁县南乡五都水口下堡车田村创业,递传至古学文、古亮文于明末迁居于惠州府稔山镇(今属惠东县)坝仔村,古奕进、古肇祥、古肇尧、古肇槐、古肇文、古存栋、古存礼、古存智、古福生、古毓秀、古学俊、古毓芹、古毓蒿等于清代相继迁往广西贺县创业,古伯彰则移居肇庆市,古希皋、古希魁、古希源、古希周、古希贤等于乾隆五十七年迁居广西荔浦县,古富清于道光年间迁居广西荔浦县大塘乡,古秉耀创业于广西昭平县黄姚衔,他迁于江西、海外者亦复不少。明代天顺六年,梅县的古聪与弟细奴、老奴移居于翁源县乐安都宜合渡。清初,梅县的古淑儒(字魁远)往丰顺县经商,后定居于砂田镇南溪村栅子口;古从云携子古云生、仑生、进生移居于三水县丰宁庄;古朝盛因充军于广西钦州府,闻钦州地土膏腴,可以安业,便与夫人刘氏,摒当胄务,效法莺迁,初至钦州永乐那予,继复迁于板城古屋;古荣忠自梅县松口迁居广西宾阳县绿崖乡(今新桥镇)马村;古存霖父子自梅县松口移居阳山县;古光先父子自梅县畲坑莲塘移居连州市西江镇;古定英、古从龙父子六人自梅县松口移居连州市寨岗镇;古桂生、古存荣父子自梅县畲坑移居连南县深水洞;古立沛、古文煊自梅县松口镇岗背村移居惠东县平海镇(街);古永芳自湖南酃县迁入连南县高滩营东门口;古嘉祯自梅县迁居广西宾阳县大桥镇;古煌成自梅县鸡雄山下迁居番禺县将军岭;古天赐移居广西武宣县东乡;古大庆、古云庆等三兄弟移居广西荔浦县马岭镇;古绍殿移居广西防城港市那梭镇;古卓魁移居广西上思县七门乡佛子圩;等等。清代著名侨领古大伯、古石泉、古今辉,近代著名学者古直、古济勋,孙中山行营秘书古应芬,中将古日光,毛泽东的秘书古柏等,都是古革的后代。
古凤仪次子古堇,出任广西象州府知府,仍居梅县(孙辈自梅县迁居河源县)。逝世后,宋御史刘光祖为其作挽诗云:“相送翩翩出帝都,宦途驰马竟喧呼;即今便有千年粟,仍要先生一日无。”他的后代主要居住在河源市、东源县、新丰县、连平县、龙门县等地。明代的古镛,于天顺年间(1457—1464年)任海南岛儋州知州,累官至兵部佐侍郎,家门逐渐兴盛。
古凤仪三子古巩,出任广西宾州知府, 及告老致仕, 隐居长乐县(今五华县) 黄砂丘山。古巩官归隐居丘山时,有诗曰:“龚黄治术著蛮方,谢却烦嚣回梓桑;不恋功名忘富贵,能甘糟粕酌壶觞。桃源避乱欣寻隐,竹径追游笑辟荒;胡马惊人难触目,闻鸡起舞莫愁怅。犁云锄雨邀农老,载月披星慰客忙;勇退如公诚自得,丘山终古挹芬芳。”古巩的后代聚居五华县者有几万人。明代有古良移居永安县(今紫金县)乌石;万历年间,古仕贤移居惠来县坑尾楼(今属普宁市船埔镇);古黄保自龙川县移居和平县南丰都古镇约;古敬自五华县华阳镇迁居河源县南湖乡。清初,古兆桂自五华县琴口乡窖岭村迁往河源县铁炉坑经商创业;古耀携侄古荣金自西宁县(今郁南县)迁居信宜市茶山镇,递传至古成典、古成贤又移居广西容县六王乡谭螺村;古登录、古登锌兄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自五华县华城镇赤紫树下迁往河源县治溪乡积洞村开基;古毓贤于康熙年间迁居汕头市达濠岛;古琪胜移居于中山市五桂山镇槟榔山村;古上茂自五华县安流镇迁居惠东县多祝镇鸦鹊笏村;古宗显自河源县分迁于惠东县陈塘村之后,古良才又徙居惠东县大岭镇博陂村陂子岭、古良富徙居惠东县白花镇石陂大队;古德修于雍正乙卯年(1735年)自五华县梅林镇贮河水迁居广西玉林市南江镇;古杰才自五华县棉洋约尖山下麻坑社迁往广西玉林市开拓基业;古康昌、古文英父子于乾隆年间从五华县大塘村迁居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坡顶街;古应祺自五华县华城镇赤紫树下迁居广西宾阳县芦圩镇武岭村;古明祯、古明礼兄弟自五华县华阳镇小拔村迁居广西贺县莲塘镇美仪村;古清鹏携子古秀章自紫金县上义圩姐公山迁居连南县九坡乡龙岗蝴蝶坪;古章由自普宁市船埔镇坑尾楼移居广西贺县沙田乡桂山村;等等。明代乡贤古琏、古彦辉,清代太平天国将领古隆贤,近代抗日将领古田才少将、古鼎华中将,共和国中央候补委员古大存、黄埔将帅古宜权等,都是古巩杰出裔孙。
古凤仁支系。北宋末年,古凤仁随子古毅自梅县迁往珠江三角洲番禺县沙湾司傍江宁仁里(今石碁镇傍江村)居住,成为番禺古姓开基祖。他的后代有古明耀(讳正一)分迁于南海市和顺镇,扩散居于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香港等地;古霖标分迁于广西贵港市。其中有一支为避祸改姓曾、有一支随海瑞之姓改为海姓。明代海瑞的好友古文炳,嘉靖进士,累官至刑部主事,祟祀乡贤名宦。
古凤信支系。北宋末年自梅县迁往南雄宝昌县沙水乡珠玑巷居住。据广西昭平《古氏族谱》记载: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年)壬申九月,宋贵妃胡氏患疯癫,沉命南雄江底。甲戌年(1274年)正月,村人畏祸株连,逃居异处。时有古凤信的后代,与舅劳氏兄弟,奔命于肇庆府鹤山县七星岗,并以古、劳两姓建村,称古劳村,即今鹤山市古劳镇古劳围。而《鹤山县地名志》在记载古劳外“李氏、古氏”条时,引述为“咸淳二年(1266年)古、李二姓从南雄迁此建村”,比《古氏族谱》所载早六年。古凤信的后代,有一支分迁于新会市及广西北流县六靖镇,另有古明我、古汕我、古国壹、古含真等于明末天启年间往广西昭平县黄姚镇经商,后定居于此,裔嗣再择居广西平乐县二塘镇、梧州市郊红旗乡等地;康熙乙卯年(1675年),古碧小从鹤山启程,往广西昭平县附城驿前坊拓基。
古凤俊支系。宋代古凤俊之子古鞶自梅县迁居广州府增城县南乡山下桐油围龙井村,继迁雅瑶村,最后落基于鳄浑浦。至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其裔孙古恭(号宽堂)奉例自增城移居高凉茂东平隆村(今高州市谢鸡村)。传下子孙有古用璇迁居化州市林尘区古丰乡,古用瑲迁居于廉江市福旺圩,古秉刚、古秉正迁居茂名市镇盛镇,古振耀迁居于雷州市乌石巷,古广丰、古炳坤等迁居于徐闻县,古永兴、古永祯、古永祥三兄弟迁居于电白县羊角区,古佐雄与古文林、古文扬、古文传三兄弟迁居于电白县那霍区,古秀广迁居广西防城港市扶隆乡。另外东莞市及香港、澳门等地,均有古凤俊支系聚居。
广东古姓四大支系中,居梅县的古凤仪这一支系,讲客家话,人口最多,居处最广。除本梅州地区外,远及惠州市、惠阳市、惠东县、惠来县、海丰县、陆丰县、普宁市、揭阳市、潮阳市、汕头市、韶关市、曲江县、始兴县、翁源县、连州市、连南县、连山县、连平县、深圳市、香港等地古氏,大部分都是古凤仪后裔。其他三大支系为广府语系,又称白话系。不管他们居住在什么地方,只要一听方言,便知属哪一支系。
【温馨提示:本文系 古小彬 整理撰写,请转载者注明出处与作者,切勿侵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