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黄竹村乌泥坑古氏宗祠重修记
据祖辈口传、并根据祖墓碑文等相关资料记录,我支古氏开基祖古仲福、携妻子吴氏,于明朝自江西赣南丝茅坪葛藤坑,迁来广东省韶州府曲江县犁市(今属浈江区)黄竹村乌泥坑定居,以农耕、烧炭为业,生息繁衍,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传至古瑞,于清朝康熙初年(1670—1680年间),自乌泥坑分支迁往韶关市浈江区十里亭镇五里亭村委皇岗村立业。
另有古上珍之子古仕禄,于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自乌泥坑分支搬迁到四川省大竹县,创基于田家营(今属石桥铺)。古仕禄之孙古永贵一支仍居大竹县,古永昌则于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自大竹县迁居四川省城口县(今属重庆市)周溪河渣家沟,递传至古朝品,又迁居城口县庙坝镇。古仕禄裔孙,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大竹县、重庆市城口县、浙江湖州市长兴。
韶关市乌泥坑
我支古氏,耕读传家,在清朝乾隆年间,五里亭皇岗村的古瑞之孙、古韶立之子古维翰,考取进士。此后文风渐兴,相继有考取贡生、解元者各1人。民国时期,有担任乡长职务者3人;在部队担任团长职务者1人;抗日战争时期,古进元在古鼎华军长部队担任参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支古氏人才辈出,如:古志伟任职乡长,古仕元曾任农会主席,古汉保曾担任社长,古静锋曾担任韶关市政协委员、市劳动模范,其他担任科级、处级干部者十余人、大学生有数十人、硕士研究生1人,等等。
乌泥坑古氏宗祠初建于清朝早期,历史因素,遭到毁坏。宗亲们为了发扬和振兴古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于1985年重建本座古氏宗祠,今已被犁市镇人民政府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乌泥坑古氏宗祠
我支古氏,代代勤奋努力,不甘落后,事事走在当地前面,青年积极向上,20世纪80年代有了为数不多的舞狮队,每逢节日及喜事组织舞狮活动。1965年通电并有了粮食加工厂,用手扶拖拉机耕田,于2008通过自筹资金铺上了水泥公路,于2012年完成饮水工程,使全村村民饮上了清甜山泉水。2021年在本村乡贤何成效(捐资100万元)和村民、村委,以及五里亭古氏宗亲、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筹资100多万元将原有水泥公路扩建拓宽成柏油路面。
祠堂是恭颂先祖圣德的殿堂,是凝聚族情亲情的窗口,是家族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是家族最庄严、最神圣、最具传统色彩的圣殿。近二十几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古氏优秀文化的复兴,处处呈现一片盎然生机。我乌泥坑古氏裔孙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到古氏文化的传承、弘扬等实际工作中。经乌泥坑古彩贵、古桂昌、古益明、古寿佳、古寿仁、古有清、古伟强,以及五里亭皇岗村古寿全等古氏宗亲商议重修古氏宗祠,于2023年6月着手策划方案,8月份请来江西兴国县风水大师堪舆择日,并结合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执行会长、《中华古氏》总编辑古小彬提出宝贵意见:在祠堂内将古氏源流、郡望堂号、先代族谱、历史人物等刻碑树立古氏文化墙,使古氏宗祠格局得到升华,内涵更为深厚,也更具教育与传承意义。
古氏宗祠经数月的重修工作,今已告竣,焕发新彩,定卜房房富贵,家族兴旺。
古氏宗祠重修理事会
2023年12月
附:2024年1月16日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活动照片选
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
韶关乌泥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暨古氏文化促进会浈江理事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