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隆昌 古昭平
隆昌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立体史书之称的“中国石牌坊之乡”的古牌坊群,也有美丽的古宇湖,还有悠久历史的古寨堡云顶寨。所以,隆昌市有“三古之旅”的称誉。
历史上有两次大的移民潮。一次是元末明初,另一次是明末清初。因为朝代更替连年的战争,加上瘟疫流行,四川人口大幅度的减员(包括现在的重庆市在内),至清朝初期只有50万人口。清朝政府采取移窄乡迁宽乡的政策,就是从人口稠密区的湖广行省的(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在内)迁移到人口稀少的四川安家落业,史上称为湖广填四川。我们的先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湖南郴州宜章县东风乡古家坪迁到了四川省隆昌市(原隆昌县)。
前排左起:古仁华、古世槐、古乔、古家湘、古小彬、古昭平、古正举
我祖上古氏入川开基祖的古昌兴、古昌典、古昌盛三兄弟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迁来四川。古昌兴在四川彭州红岩镇落业,古昌典在四川叙州府隆昌县北乡二里柴家湾(今隆昌县金鹅镇光耀村二社)落业,古昌盛在隆昌县西乡四里柿子湾(今隆昌县黄家镇白沙村一社)落业。其后有十五个支派(就是十五个家庭)的古氏由江西、广东等地陆续迁来隆昌落业。祖辈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隆昌有17个支派的古氏入隆开创基业以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人口已近万人。
我族字辈前二十代是:今世显荣华,昌盛有万春,富贵同天日,历代永朝君(入四川隆昌开基祖是“昌”字辈,也就是南迁27世)。
古氏自开姓以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古氏家族出现了很多风云人物。如鼻祖古公亶父(周朝的奠基人)、南迁始祖古云应(洪州通判)、南迁十一世祖古革、古堇、古巩(兄弟三人同榜考取进士,史称一母三进士)、近代的古柏(毛泽东主席的秘书)、古大存(广东省副省长)。这样的人物很多,我就不细细表述。我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祖上的南迁三十世古万勋之妻范氏和南迁三十一世古春盛之妻林氏(他们不是直系)。
隆昌牌坊群/古富荣拍摄
古府宴酒
左起:云南大关县古朝书 四川隆昌古昭平
隆昌古氏族谱
我古氏家族有耕读为本、忠孝传家、为官爱民、以和为贵的传统家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古氏家族现出了许多的好儿媳、好女儿。三十世的古万勋之妻范氏和三十一世的古春盛之妻林氏,她们就是我古氏家族中的好儿子、好儿媳、好女儿、好女婿的杰出代表之一。
据《隆昌县志》记载:范氏,古万勋妻,年二十六岁夫故,矢志靡他,笑言不苟,上养孀姑,下抚犹子春霖承祧,卒年四十一岁。
该段话按现代语就是说:古万勋的妻子范女士,在她二十六岁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她发誓立志不生二心不改嫁。言谈笑语也不随随便便,上要赡养守节(守寡)的婆母,下要抚养古春霖等侄儿侄女以继承古氏血脉,去逝时年仅41岁。
隆昌县志
《隆昌县志》还记载:林氏,古春盛妻,年二十九岁夫故,矢志守节,事孀姑病久不倦,贼至不逃,抚遗子富岑成立,现年六十岁。
该段话按现代语就是说:古春盛的妻子林女士,在她二十九岁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她发誓立志守节(守寡),事奉多年病重守节(守寡)的婆母毫无怨言,强盗来了既不怕也不逃跑,一心抚养古富岑等幼子长大,成家立业,现年六十岁。
因年代已久远,口头流传她们的故事也就不多了。只有《隆昌县志》记载的这些。
可以想象,她们既要抚育嗷嗷待哺的儿女,还要赡养年老多病的守节的婆母。在那个男权社会的封建时代,别说一个女人,就是一个男人也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艰辛啊!由于他们的高尚品德和任劳任怨的劳作,没有改嫁,对他们的那个古氏分支,古姓没有改姓而断代,香火得以延续和发展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当然也做出了个人重大的牺牲。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女性,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在她们身上的集中体现。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她们、宣传她们,目的是要我古氏后辈们,很好的向他们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古氏家族的传统优良家风,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待人以和为贵。
正如古焕坤宗长于2019年12月7日在江西省宁都县“古氏第五次恳亲大会”上说:娶好一门亲,传承三代根。可见女性在家庭中、家族中,传承家风、家训所起到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这也就告诫我古氏家族的男士们、女士们,在择偶的时候,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来考虑。
古焕坤宗长在古氏第五次恳亲大会上讲话
她们两位都同时刻在隆昌南关春牛坪牌坊群,编号为010号的节孝总坊上。古范氏,刻在010号牌坊正上匾第二位。古林氏,刻在010号的节孝总坊上的牌坊南面正下匾第三位。她们同是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由隆昌县府向朝廷申报旌表的。待朝廷核准后,由皇帝下发圣旨批准修建。这块牌坊正上方还刻有“圣旨”两个大字。修建时间是清朝光绪四年(1878年),由隆昌士民公建。也就是由隆昌县各界人民捐款修建的。石牌坊高八米,宽六点七米,形制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仿木的石质结构。
上图为隆昌市南关牌坊群的节孝总坊,编号为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