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古小彬
古小彬(左2)与寻乌古氏宗亲在古柏烈士故居“司马第”留影
革命烈士古柏的高祖古同勋:“眼见五廪贡、膝绕十二衿”
整理:古小彬(《中华古氏》总编辑、《古氏史志》总编辑、《海南客家》著者、《古姓史话》编著、古家酒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福建客家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古柏烈士纪念碑
古柏(1906-1935):字显镠,号劲生,曾用笔名白华、枯白,江西省长宁县篁乡堡塘背村(今寻乌县晨光镇沁园春村)人,是毛泽东在江西时的秘书,中国共产主义早期活动家,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国著名革命烈士。
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古柏留下斗争,任闽粤赣游击队司令员。1935年2月,被派往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3月6日在广东龙川县上坪青云鸳鸯坑遭国民党军队包围,为保护战友突围,壮烈牺牲,年仅29岁。毛泽东闻讯极为痛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
主要成就:
·梅县广益中学肄业后,创办“学艺中学”,是广东梅县爱国反帝学潮领导人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领导寻乌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即“三·二五”农民暴动。
·创建赣南红军二十一纵队,创建阳天嶂革命根据地,首任中共寻乌县委书记。
·协助毛泽东完成著名的《寻乌调查》,历任红四军前委秘书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红一方面军总政宣传部长。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守苏区开展游击战,任闽粤赣游击司令员。
毛泽东《寻乌调查》第四章第九节“寻乌的文化” 介绍:
“秀才生存者全县还有四百个,其中篁乡区塘背古姓一村六百人中占去十一个,是秀才最集中的地方。古柏的高祖七十岁,死时起个‘圣旨’牌坊,中间写着‘亲见七代’,两边写着‘眼见五廪贡’、‘膝绕十二衿’,说的就是那时候他的孙子同时有十二个秀才。塘背古姓的旧文化在全县是最盛的,他们在政治上也历来占着支配的地位。”
CCTV-10 科教频道 《中国影像方志》江西卷 寻乌篇 介绍:
晨光镇司马第围屋为清代寻乌乡贤古同勋所建,因其尊崇教育,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倾注了诸多心血。
在古同勋的带动下,众多乡贤纷纷解囊,用私田征收的田租来资助学子教育、乡试路费,逐渐完善了学田制度,为寻乌文脉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自此,莘莘学子踏上了对文化的探寻之路。
古同勋(古柏的高祖):
古同勋(古柏的高祖):又名同蔚,号霞楼,清朝官授赣州同知,加二级,诰封奉政大夫(正五品),咸丰四年(1854年)兴建“司马第”围屋,亲见七代,五世同堂,子孙曾玄数十人,“一堂五廪贡,膝绕十二衿”,人财鼎盛为当时盛闻。度量过人,孝慈夙俱,忠厚居心,勤课力耕,常出粟以赈饥民,自奉一文不苟,善事吝千金,创建“尊育堂”,每年捐谷百石为“红花”支助全县学子科举路费,另捐谷百石于赣州和南昌两地建“长宁试馆”,为生员免费提供食宿 。
古小彬(左2)与寻乌古氏宗亲在古柏烈士故居“司马第”留影
五廪贡:
古占先(古同勋长子):光绪五年(1879年)岁贡。曾受聘修《赣州府志》,候选训导。孝行过人,割股以疗父疾,江西省兴国县翰林大史谢远涵题准为其建坊,并祀节孝祠。
古占鳌(古同勋次子):光绪八年(1882年)岁贡。
古有辉(古占先长子):廪贡,任吉安府训导。
古有煌(古占先次子):光绪庚子科(1900年)恩贡。
古有尧(古占先三子,古柏祖父):光绪丁酉科(1897年)拔贡。
十二衿:(衿 ,即衿士,指秀才。亦泛指年轻的读书人。)
1、古占丰:邑廪生。
2、古占乾:例授明经进士。
3、古舜明:郡庠生。
4、古有文:文庠生。
5、古有森:邑庠生。
6、古光禄:例授州同。
7、古有烐:文庠生。
8、古有堂:文庠生。
9、古有源:文庠生。
10、古有珩:文庠生。
11、古有芬:邑庠生。
12、古有晋:例授翰林院待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