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宦古之贤“黄甲开先坊”解读《梁山县志》古氏人物
●撰文:古小彬(《中华古氏》总编辑、《古氏史志》总编辑、古家酒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客家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主题词创作者、《海南客家》著者、《古氏史话》编著、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古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
因明朝名宦古之贤事,与重庆市梁平区陈丽丽老师多次交流,并对《梁山县志》中相关古氏问题,也进行了解惑答疑。
这里说的梁山县,不是山东省的梁山县,而是重庆市梁平区的前身。
梁山,西周、春秋,县地属庸国。战国时属巴国、巴郡。西魏元钦二年(553),置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治黄土坎,隋开皇三年(583),全国撤郡改州,以州统县,梁山县隶南州(治今万州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山县隶川东人民行政公署 大竹专区。1952年12月3日,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遂以境内有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1953年3月10日,撤销大竹专区,梁平县划归 万县专区(地区)管辖至1997年6月,1997年6月由重庆直辖。
《梁山县志》在清代有4部县志,即乾隆《梁山县志》(乾隆二十年抄本),嘉庆《梁山县志》(嘉庆十三年刻本),嘉庆《梁山县志》艾鉽增刻本(同治六年刻本),光绪《梁山县志》(光绪二十年重刊刻本)。《梁山县志》中相关“古氏人名”十几人,但不参考《古氏族谱》或其他史料的话,无法深入了解,毕竟县志只记录了名字而已。
绅士古树屏
●绅士古树屏
《梁山县志·卷一·续修姓氏》
采访绅士,古树屏。
▲据2000年古培才、古小彬总编《古氏史志·第一卷》记载:古树屏,号兴让,字升堂,重庆梁平人。生于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附贡生。生而颖异,品望素优,在县里料理保甲,管带团练,巡行圆里乡场,行旌到处,靡不清洁其地方。
古之贤《救荒碑》
●古之贤《救荒碑》
《梁山县志·卷二·舆地志·古迹》
救荒碑,为乡贤古之贤立。
▲《救荒碑》在哪里?什么时候立的?县志没有交代清楚,只说了“乡贤”古之贤立。
据梁平《古氏族谱》记载:(古之贤)而德惠所周,其堪永垂不朽者,则于袁市催石桥,尚有《救荒碑》可考。盖其致仕归来,时逢凶岁,公乃振济独切,普救穷人,是诚可谓君子矣。
从上述文字中了解到:《救荒碑》在梁平袁驿镇的催石桥,记录的是古之贤退休回到家乡后,遇到灾荒,古之贤赈灾救荒的事情。
古道隆《蟠龙洞诗》
●古道隆《蟠龙洞诗》
《梁山县志·卷二·舆地志·山川》
蟠龙洞
古道隆诗:
西川忧旱魃,
揽辔重心惊。
洞底龙知否,
题诗愿乞灵。
▲《古氏史志·第三卷》记载:古道隆(1810—1891):字清真,号民初,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鹿坑村人。唐朝南迁始祖古云应派下第31世。例授明经进士,候选儒学司训,晋授翰林院待诏。
古家桥
古家桥
古生桥
●古家桥(2座)、古生桥
《梁山县志·卷三·建置志·津梁》
古家桥,县南十五里。
古家桥,县西北四十里。
古生桥,县南五十余里。
古东野氏“贞节坊”
●古东野氏“贞节坊”
《梁山县志·卷三·建置志·街坊》
贞节坊,为古东野氏建。
▲据梁平《古氏族谱》记载:东野氏是明末画家、太仆寺正卿古其品之子、生员古剑(号云根,一号麟生)之妻。
古□“西来觉路坊”
●古□“西来觉路坊”
《梁山县志·卷三·建置志·街坊》
西来觉路坊,明万历时古□建于治东三台山。
▲西来,据传佛教自西汉从印度经西域传入我国,故称西来。
▲觉路,是佛教语,谓成佛的道路。
古书第“宠沐恩光坊”
●古书第“宠沐恩光坊”
《梁山县志·卷三·建置志·街坊》
宠沐恩光坊,为古书第建。
▲“古书第”疑似名宦古之贤父亲“古书”之误,或为“古书”的别字、别号、
▲据梁平《古氏族谱》记载:古书,号松轩,明朝以子封承德郎,户部陕西司主事。
▲又据《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进士登科录》记载:古之贤,民籍,治《礼记》,年二十七岁中式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二百名进士。六月十一日生,行三。曾祖古敩;祖古桂;父古书;前母李氏;凃氏。
综合《古氏族谱》和《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进士登科录》,古之贤的父亲应为“古书”,而《梁山县志》则书“古书第”,是否别号?或别字?
古之贤“黄甲开先坊”
●古之贤“黄甲开先坊”
《梁山县志·卷三·建置志·街坊》
黄甲开先坊,为户部主事古之贤建。
▲黄甲开先坊,又称为进士坊。黄甲: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因用黄纸书写,故名。
▲综合地方志及梁平《古氏族谱》等文献记载:古之贤,字士希,号建吾,夔州府梁山县(今属重庆市梁平区)古家坪人,民籍。治《礼记》,于明朝嘉靖43年(1564)甲子举人,嘉靖44年(1565年)乙丑榜录取为第三甲200名进士。初任北直元氏县知县,升兵备副使、户部主事、承德郎(六品)。1577年以户部郎中(五品)任江西抚州知府(四品)。万历14-16年(1586—1588年)任安徽徽州知府,期间所撰《新安蠹状》对明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万历17年(1589)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四品)。清正有声,吏民怀惠。
节孝祠古谭氏、古东野氏
●节孝祠古谭氏、古东野氏
《梁山县志·卷三·建置志·坛庙》
节孝祠
节孝祠在学宫外右侧,清操丕著,祀以表列女之贞魂也,雍正九年知县王裕疆建,祀许彭氏……古谭氏……古东野氏……,以后入祠者,名详列女志。
▲据梁平《古氏族谱》记载:
古谭氏,是指古之贤之孙、古德懋之子古元直之妻谭氏。
古东野氏,是指明末画家古其品之子、生员古剑(号云根,一号麟生)之妻东野氏。
高梁右族,是“高、古、涂、来”四姓
●高古涂来
《梁山县志·卷五·学校志·卷局》
同知衔、署理梁山县正堂孙氏,在《新设县州院试卷局条规》写道:梁邑人文荟萃,高古涂来彰彰矣。
▲这里的“高古涂来”,是指高氏、古氏、涂氏、来氏。
据梁平《古氏族谱》记载:始祖古暹以诗书起家,递传数代,皆为朝廷官宦,斯时高梁称右族(指豪门大族)者四家,古姓首屈一指。高梁右族四家,就是“高、古、涂、来”四姓。
高梁右族四家,就是“高、古、涂、冯”四姓
《梁山县志·卷十·艺文志》
翰林高人龙有文:梁邑之右族,曰古、曰涂、曰冯,余家(指高家)亦首屈一指焉。
▲到了清初,学者高人龙撰文称梁山右族,是“高、古、涂、冯”四姓,原来“来姓”未体现出,但增述的是“冯姓”。难不成是作者笔误?但这是《梁山县志》的文史资料,若有错误,应予以校勘说明。
▲高人龙,字惕庵,四川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人,清康熙五年(1666)举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三甲第88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康熙二十九年(1690),授吏部主事。康熙三十二年(1693),升员外郎。次年以员外郎充会试同考官,事竣,回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性情耿介,学问淹博,工诗古文辞。后弃官场归里,潜心研究濂洛关闽之学,日与生徒讲习不倦,远近闻风者纷至沓来,讲学五十余年,名门极多。
清教谕:古宜今
●清教谕:古宜今
《梁山县志·卷七·官师志》
国朝教谕:古宜今,雅州拔贡,四十三年任。
▲国朝,指修志年代的当朝,即清朝。
▲古宜今:四川省雅州府雅安县人。清朝乾隆18年(1753)岁贡,任四川梁山教谕、南川县丞。修职郎,因病告归。(古培才、古小彬总编《古氏史志·第一卷》)
明进士:古之贤
●明进士:古之贤
《梁山县志·卷八·选举志·进士》
明进士
古之贤,嘉靖乙丑科,户部主事。
▲《梁山县志》对古之贤的官职,不知为何只写到“户部主事(六品)”?其实,古之贤官至四品(江西抚州知府、安徽徽州知府、广东按察司副使),这是《古今图书集成》《广东通志》《抚州府志》《徽州府志》都可考证的。
▲古之贤简历,见前文“黄甲开先坊”。
明举人:古之贤、古德懋
●明举人:古之贤、古德懋
《梁山县志·卷八·选举志·举人》
明举人
古之贤,甲子科。
古德懋,万历庚午科,安吉州知州。
▲古之贤与古德懋,是父子关系。
▲《梁山县志》对“古德懋”中举时间“万历庚午科”记载应该有误,因为明朝万历(1573—1620)的47年中,都没有“庚午”,虽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是庚午岁,但与古氏家族文献记载不同,特别是与父亲古之贤1564年考取举人才相隔6年时间,也不符合实际。
▲梁平《古氏族谱》记载:古德懋,号梁父,系古之贤长子,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己卯科举人,官至浙江安吉州知州(五品衔),著有《梁父吟》八卷、《入越草》八卷。明朝末年著名画家古其品,就是古德懋的儿子。后因古德懋的弟弟古德恒(古之贤四子,官至贵州平越府知府,四品衔)没有儿子,便将古其品过继(出嗣)给古德恒为子。
明恩贡:古易、古德立
●明恩贡:古易、古德立
《梁山县志·卷八·选举志·贡生》
明贡生
古易。
古德立,汉中府通判。
▲古易与古德立,是叔公与侄孙关系。
▲梁平《古氏族谱》记载:
古易,号二门,系古桂次子,明朝正德二年(1507年)举人。但未记载考取“贡生”,今依《梁山县志》补充《古氏族谱》所遗漏。
古德立,系古之道三子,廪膳生(又称廪生,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但未记载考取“贡生”,今依《梁山县志》补充《古氏族谱》所遗漏。
封荫:古书第
●封荫:古书第
《梁山县志·卷八·选举志·封荫》
明
古书第,以子之贤贵,封承德郎,户部陕西司主事。
▲据梁平《古氏族谱》记载:古书,号松轩,明朝以子封承德郎,户部陕西司主事。
▲又据《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进士登科录》记载:古之贤,民籍,……曾祖古敩;祖古桂;父古书;前母李氏;凃氏。
综合《古氏族谱》和《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进士登科录》,古之贤的父亲应为“古书”,而《梁山县志》则书“古书第”,是否别号?或别字?
列传:古奇书
列传:古奇书
●列传:古奇书
《梁山县志·卷九·人物志·列传》
古奇书,字酉山,性孝友,仗义轻财,有弟赏陶分爨多年,母氏刘爱怜少子,恒以为念。酉山体亲意,将己田割半与焉。族孀妇负债多金,全业售酉山,债虽偿而生计蹙,酉山慨然以业还,凭族毁劵,氏得终守其节。贸易巴东,时遇有逼妇嫁者,询其由,以索债告,酉山即给金数十以全之。贩米四百余石,船过合州,值水溢民饥,慨与赈济,无稍吝惜,尤称其盛德云。
▲本段文字记述了古奇书的义举善行,但不知是发生在哪个朝代的事情。
▲据梁平《古氏族谱》记载:古奇书,字酉山,授正六品衔,生于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己巳正月初二日,生有异姿,善心计,幼而食贫,遂弃读为商,及迁袁市开纸号,“协合”之名,几遍天下,又凡水陆名市巨镇,无不涉历,亦无不捆载而归。……于三墩坡修大路、于福寿寨兴义学、于袁市首倡三圣阁、兴善绿堂,其功固永垂不朽,而遵宣讲、刻经典、送善书、施医药、戒杀念,捐资成美,乐而不倦。懿行义举,详载邑志,尊祖敬宗,创修家庙,至叙谱一事,居恒尤亟亟焉。殁于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正月初九日,葬于袁驿绿野庄。
列女瞿古氏
列女古野氏
列女古谭氏
列女王古氏、古沈氏
●列女瞿古氏、古野氏、古谭氏、王古氏、古沈氏
《梁山县志·卷九·人物志·列女》
瞿古氏,垫江瞿鸣丰妻、古之贤女,夫卒,权贵欲强娶之,氏以石灰损其目,乃得免。苦节三十余年。卒。崇祀节孝祠。《垫江县志》。
古谭氏,万县监生谭用子女,适邑进士古之贤之孙、举人德懋之子、庠生元直。崇祯甲申,流贼陷城,被执,骂贼不绝口,随取刀毁其面。贼摸其乳,复割其乳,以头触阶,昏绝。俄而复苏,再触阶而死。贼壮其节,令家仆土掩之,贼去,时四月十四日事也。经月余,家人启其尸,具衣棺改葬,而目如生。
古野氏,古东妻,东死,守志抚孤。有贞节坊。《通志》作柬。《蜀典》误为垫江人。
王古氏,儒士王智德妻,守节三十三载,时年五十四。
古沈氏,儒士古德元妻,守节三十二载,时年五十六。
▲《梁山县志》对“古野氏”注释有误,应为“古东野氏”,即复姓“东野”氏,并非古东(或古柬)之妻野氏。《梁山县志·卷三·建置志·坛庙》节孝祠记述为“古东野氏”。
据梁平《古氏族谱》记载:东野氏是明末画家、太仆寺正卿古其品之子、生员古剑(号云根,一号麟生)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