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安仁,高原汽车兵的模范
袁彬
( 袁彬 : 2000年地方大学毕业参军入伍,历任驻藏某部副连长、干事、政治处副主任、政治教导员。2018年自主择业,现定居成都。)
仲冬时分,我们来到四川省富顺县邓关镇,拜访原西藏军区汽车第16团退伍老战士、老英雄、老模范古安仁。
采访组与古安仁同志合影。左起:李洪伟、李林、古安仁、雷国刚、袁彬(拍摄:涂国良)
提及古安仁,原团队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记忆了。但是,一说到“老黄牛”“鬼见愁”“大胆王”,团队至今仍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谈及更是津津乐道。
尤其是“老黄牛”的称谓,不仅在民间流传,还被原部队写入了团史,作为光辉历史,也载入了他的个人档案。
古安仁,1968年从四川省富顺县沱江乡莲花大队应征入伍,至今已有75岁高龄。由于我以前在团里工作时就知道古安仁是团里“响当当”的人物,但多年来“只闻其名不见其身”,今天要去拜访老兵,心情显得格外激动。
之所以是“响当当”的人物,是因为他曾被军委总后勤部评为“红旗车驾驶员”,当时全军仅有10人获此殊荣。在16团的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被原成都军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同时,在当时开展的学雷锋活动中,于1978年被评为“雷锋式”好战士。
古安仁,入伍17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4次”,获营连嘉奖29次,培养徒弟(学兵)17人,多次被各级表彰为“红旗车驾驶员”。他转业回地方工作后,安全行车50万公里,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4次,“安全生产先进个人”6次,并先后被表彰为“双增双节能手”“职业道德建设、优质服务竞赛优秀个人”“工会好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 这一串串数字,是古安仁同志毕生工作经历的写照。数字的背后,是他流下的汗水、血水甚至是泪水凝聚成的勋章。
初次见面时,看到他在寒风中身穿一件薄薄的衣服在等我们,虽然当天有冬日的残阳,但也抵挡不住凛冽的寒风,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都怕冷,他却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走路依然虎虎生威。再看他的宿舍,楼下是汽车修理厂,外面是公路,时而汽车呼啸而过,人在家里好似发生了三级地震,冬日阳光照射下,显得有些寒酸,甚至破落。这,实在是无法与一名功臣和模范相提并论,唯一“看得过眼”的便是室内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物品摆放得井然有序,一看主人便是当过兵的。得知我们要来,他把获过的荣誉证书和奖状奖章整理提整整齐齐,摆放在茶几上,我们的目光一下被吸引了过去。初次见面,老模范显得有些腼腆,但不失为热情好客,四处张罗为我们端茶递烟。宾主入座后,我们不忘此行目的,直接了当地打开了今天的话题,但他却一时语塞,在我们的再三开导下,才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诉说起了当兵的经历。土门运煤,保障军区机关,公路标志不明显,走错一个岔路,便会是“藏北草原几日游”,饥饿、严寒、野生动物时时威胁着生命与安全。昌都运水泥,同行的车辆坠入河中,只露出车头在外,面对汹涌不绝的江水,所有人员都不知所措,由于他从小在沱江边长大,水性较好,便自告奋勇,脱光衣服下水去挂牵引绳。当时正值10月份,内地已是初冬,西藏更是到了寒冬,全身脱光到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工作,其中的滋味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想像,用文字无法形容出来。上岸后得了重感冒,肺水肿,凭借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支撑,才没有把自己“报销”在异乡。他也荣获了“大胆王”的“光荣称号”。
参加支援西藏地方经济建设,在柳园运木材时,因车辆故障,在大雪纷飞的夜晚中宿于唐古拉山顶,“天当被、地当床”都是奢侈的享受,只能是“雪当被、雪当床”。第二天,车修好了,自己却倒下了。但是,不及时下山,一方面车辆和物资会被冻坏,另一方面自己也有可能长眠于唐古拉山,化做山上永远的守护神。因此,只能拖着自己虚弱不堪的病体硬撑着把物资运回团里。回团途中,右手失去知觉,有时挂档都很困难,要借助脚的力量才能把档挂到位,得益于自己过硬的驾驶技术,才没有出安全事故,算成功保住了国家财产。车停稳后被战友抬到团卫生队,连续输了七天液,才把自己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说起这个经历,老模范至今天仍心有余悸。“鬼见愁”三个字也代替了“古安仁”三个字,在单位逐渐流传开来。配属原成都军区测绘大队到阿里时,因长期在冻土上行驶,“公路”晚上是硬的,白天经阳光照射,便松软无比,稍一疏忽,车便会陷在烂泥里,陷进去后如果有同行的车辆,还能相互用拖车绳拖上来,如果单独分散执行任务,那就要费“九牛十虎”之力才能弄上来。记得有一次单独执行任务,白天太阳太大,在受领任务后心里一直默念,“老天保佑,千万别陷车”。巧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偏偏陷了,前不着村,后不挨店,只能凭自己的本事了,无论拱、爬、倒、垫均无济于事。最后,干脆坐下来等,当然不是等别人来救援,而是等晚上泥土冻结实了第二天再走,又当了一晚上的“山大王”。“山大王”也不好当,一方面要防止轮胎与泥土冻在一起,第二天轮胎转不动,另一方面还要防止水箱冻裂,车辆无法行驶,另外,还要防止自己成为黑熊、野狼等不速之客的盘中餐,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保障伊朗登山队,由于语言不通,闹出过笑话、产生过误解,甚至差点酿成外事事件。运送转业干部和战士到成都时,沿途吃“冰砣饭”,这可能是汽车兵独有的“美食”。
古安仁同志在团工作时的照片(照片提供者:肖昌学)
类似的经历,在别人看来是天方夜谭,但在老模范看来,或者在高原汽车兵看来,只能是平常中的沧海一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纵观他的生活环境,怎么都无法与他的身份联系在一起。我们问他,凭你的技术、功勋与荣誉,加上那个年代汽车驾驶又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早日转业或转业后谋一个好差事,比如给一个领导开车,应该不难,哪怕是当一个出租车司机,可能现在待遇要好些,生活要自在些,当时为啥没想到这一点呢。他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真是党叫干啥就干啥,组织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完全不会为自己后路着想的。按照规定,志愿兵服役13年就要退役,但我却超期服役了4年,共服役17年,在这17年中,经历了何国栋、罗富伦、王长连三任团长,由于自己当时在团里也算是“小有名气”,每到退伍关头,团领导就找我谈话,让我留下来继续干,我也没有任何犹豫、任何条件就留下来了。
由于老模范出色的表现,还被西藏军区层层推荐,作为基层党代表参加了成都军区党代会,这在16团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在我们看来也是弥足珍贵和值得炫耀的,当我们问到他是哪一年参加哪一届党代会时,他说早就忘记了,或者在他的眼里,这根本就不算自己傲人的成绩和经历,只能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
1986年,正值全党全军“百万大裁军”,老模范也根据组织安排退出现役。退役时,团里考虑到他是英雄代表人物,是难得的人才,问他有啥需要照顾的或由组织出面给地方协调的,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令人景仰。转业后,他被安排到了自贡市公路运输公司,在地方工作期间,他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把部队里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到了地方,多次立功受奖。后来,由于单位改制,又经历了重组,下岗。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遇到任何困难,他都把过去的功绩与荣誉埋在心底,甘愿做一名隐世埋名的“扫地僧”,没有给组织找过任何麻烦,这在有些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不可思议的。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的,如果不是我们老部队的人来拜访他,这些荣誉证书他也不会拿出来,只能让他永远沉封于箱底。
古安仁同志转业后四川省授予的“道路交通安全行驶50万公里”荣誉。
古安仁同志转业后四川省授予的“道路交通安全行驶50万公里”荣誉。
我们问到他,你这一生最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是什么。他想了一会,说到,我感到能够拿出来说的事情,就是开了一生的车,无论在部队上还是在地方上,都没有出过一点事故,哪怕是小小的擦挂也没有。这就是英雄情节,他可能对自己所获的荣誉与功勋早已忘记得干干净净,但对工作中的安全运输却终生铭记,这种英雄情节怎能叫我们不为他点赞。最后,再抄录一段老模范功臣报告表中的事迹材料共勉。
古安仁同志入伍以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进步很快,提高较大,获得连嘉奖23次,营嘉奖6次,荣立三等功4次。但该同志一直保持在荣誉面前不骄傲。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结合工作实际,改造思想,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在工作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处处以身作则,对班上工作大胆管理,认真负责,团结全班同志齐心协力。特别在完成运输任务中,成绩最为显著,在去年8月份执行林周煤矿运煤任务返回途中,因暴雨引起河水猛涨,阻碍交通,该同志多次开车冒险探路,衣服湿了,冻木了,从未想到过个人的安危,水流湍急,发动机、变速器、差速器等部件全都进了水,拉上岸又换油搞车,受一天冻、饿一天,也未叫一声苦,晚上漆黑,一片泥泞,无法通车,该同志和其他一些同志仍在车上受冻,天刚亮又开车探路,经过两天苦战,在该同志带动下,全连士兵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任务。该同志一年来安全行车17000余公里,节油215公升,虽然数量不多,却是该同志牺牲了无数休息时间的结晶,该同志无论在家或执勤路上,发现故障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搞好,多少工作,本是技工搞的,也自己动手,如磨气门,搞变速器,发动机等,不辞辛苦,不怕麻烦,手磨破了、冻裂了均不松动,几年来如一日,因此,被全连同志誉为革命的“老黄牛”,受到全连同志的好评,经群众评议,同意该同志荣立三等功”。
一身荣誉,报国从军情洒雪域天路,身怀绝技甘为边防一线的“老黄牛” 终生向党,满腔热血反哺盐都之乡,淡泊名利化作沱江河畔“扫地僧”,这是对古安仁几十年来不忘初心使命,保持军人本色不变的真实写照。
古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