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中华古氏》总编辑 古小彬
2020年11月2日下午,下班乘坐地铁回家途中,收到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高围村“古成之文化室”古照强宗亲短信,说:“曾经同你讲过的,关于新丰江老高围青山,成之公墓石碑,九月初八日影照,传给你,保存,以利研究。”
是的,前几年与照强宗亲联系时,曾经提到在新丰江库区拍到“宋校书郎成之公”墓,并发来短视频,因视频太短,一晃而过,无法窥见全貌,今收到照强宗亲传来墓碑图照,如获至宝。
宋校书郎讳成之公古府君墓
(古照强宗亲提供,特致谢意!)
经辨认,碑文内容如下:
正中:
宋校书郎讳成之公古府君墓
右边:
时
太清乾隆四十八年岁次癸卯仲冬榖旦重修
辰山戌向兼乙
左边:
三大房乐庄、隐庄、逸庄等奉祀
据古照强宗亲介绍,该墓位于东源县新丰江库区老高围,
大山名:莲花嶂;
小山名:輋婆髻(又称“輋禾髻”、“輋禾脑”);
小地名:青山(又说“輋山”);
附说明:该处还有高围古氏多个祖坟。
从墓碑文中可以了解到三个元素:
一是该墓确实是宋朝岭南首第成之公的墓,因为碑文“宋校书郎讳成之”已经确指,宋朝岭南地区古氏先贤担任过“校书郎”职的,只有一个“成之公”。
二是该墓最后一次“重修”的时间,是清乾隆四十八年岁次癸卯,也就是公元1783年。
三是该墓由原居住在新丰江库区锡场(原属新丰县)的宋进士、十一世堇公裔孙乐庄公、隐庄公、逸庄公三大房裔孙奉祀。
此前大家比较熟知的北宋岭南第一进士、校书郎、四川绵竹县令古成之墓,只知道有两处,东源县新丰江库区的这座墓,是第三处。前两处成之公墓为:
一处位于广东省新丰县丰城街道东瓜坑社区君子嶂下(城北约二公里),始建于北宋,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1984年10月新丰县人民政府拨款续修,2016年由河源市古成之文化促进会牵头、发动各地古氏宗亲捐款再修;
(新丰县 成之公墓)
另一处是衣冠冢,原在广东省梅州市五里亭“成之公祠”附近,民国时期著名国学家、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古直教授迁葬于今梅县区梅南镇滂溪村山上。
(梅县梅南镇 成之公墓)
左起:古国瑞、古小彬、古海华、古汉金
关于“锡场”及“锡场古氏”
锡场:在广东省东源县西部,因富锡矿,故名。原属新丰县,1957年划归河源县。1958年属水库公社。1962年析置锡场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镇。在新丰江水库库区内。
锡场古氏:据《古氏族谱》记载,宋进士、十一世祖堇公裔孙“铨公”,字组养,号松山,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带着父亲“崇先”、母亲“李氏”,由河源迁居锡场立溪高坑。铨公配黄氏、肖氏,生三子:乐庄、隐庄、逸庄。其中有隐庄公第五子“宸公”,字德渝,号涣溪,由“立溪高坑迁居涣容口(即水库高围)”。这与古照强宗亲所提及“该处还有高围古氏多个祖坟”,是完全吻合的。
从铨公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定居锡场立溪,到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成之公墓,相距300多年。自1783年重修至今,又有230多年了。
成之公雕像
(拍自广东五华县华阳镇古氏宗祠进士广场)
左起:古照强 古小彬
(2014年7月3日拍自河源市埔前镇高围村古成之文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