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氏文化促进会
祝全球古氏宗亲元宵节快乐
·何谓“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为何燃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上元天官,神职主管赐福,所以在上元节这一天燃灯放火,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灯代表智慧,驱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它也代表燃烧自己,照耀他人。
另外,我们今天说的“火树银花”,正是当时燃灯的实际描绘。当时的花灯叫“灯轮”、“灯树”,是一轮一轮的灯盏,越往上越窄,有点类似缠绕了彩灯的圣诞树,所以叫“火树银花”。
·元宵节其实是传统的中国情人节·
欧阳修的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的就是这天。
在古代,平日里,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只有等到过节的时候结伴出来游玩。
于是,借着正月十五赏花灯,不少未婚男女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心上人,因此元宵节也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也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的也是这一天——元宵节。
·互送花灯游百病·
元宵节另一个习俗又来了:“送花灯”。
谁送谁?娘家送新嫁女儿,或是亲友送不育家庭,表示希望女子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光靠人家送显然诚意不够,还得是自己去祈福,“摸门钉”在已婚妇女中就十分流行。“摸门钉”取“添丁”之意,代表着新年里可以给家里“添丁进口”。
摸完门钉就该“走百病”了。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指元宵节当天,三五闺蜜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和汤圆怎么区别·
元宵和汤圆并不是同一个物种:元宵是馅料和糯米粉滚出来的,汤圆是像包水饺那样包出来的。
做元宵,首先需将馅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然后再过水,继续放回笸箩内滚,反复几次,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做汤圆,有点像包饺子: 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
·元宵节诗词·
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解语花·上元
宋代: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源自网络·
2018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