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扬家风 群策群力谋发展
——古氏文化促进会五华理事会工作汇报
【广东五华】古氏文化促进会五华理事会
初冬的十月,寒意未能冲淡此刻的暖流,我们怀着无限向往的心情,从四面八方走来,相聚在“花炮之乡”、“中国花卉苗木之乡”的浏阳市;叙一脉宗亲的喜悦,拜千秋祖先的孝行,弘扬先辈的光荣传统,缅怀祖先的丰功伟绩,加强全国乃至全球古氏宗亲的相互认识与交流,增进族人的团结,营造有利于族人的凝聚力,借此,宋朝凤仪古公之子古革、古堇、古巩兄弟同科考取进士1110周年之际,我代表古氏文化促进会五华理事会就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向各位宗亲作个简单的汇报。
一、五华古氏基本情况
五华古氏源自新安一脉,是宋代宾州刺史十一世祖巩公,大约于宋代(1140)左右,从梅县携后裔迁居五华。开基近九百年来,可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如明代左都御史古彦辉、翰林院待诏古桐和举人古尚德、古觐、古寅、古应新、古廷纶,岁贡古循规、选贡古明道、古茂楠、古训,清代贡生古来蓉、古伯纯,监生古宜馨、廪生古应麟、古芸史等杰出先贤;近代涌现了革命家古大存、中将古鼎华、少将古焕谟、古欣铭、古肇英、健在的古建中将军和党政领导古可、古焕坤,古银增,杰出乡贤企业家古达祥、古秋来、古军荣、古庚端及专家、学者一大批。他们在姓氏的历史长河中,为五华古氏家族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的五华,是古氏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现有古氏宗亲近七万人。分布在华阳镇、梅林镇、安流镇、华城镇、龙村镇、棉洋镇、岐岭镇、周江镇、潭下镇等八个乡镇的25个自然村。为族人提供谈创业的喜悦,瞻发展前景的梦想;探家族振兴的良策,叙一脉亲情的温馨。于2015年1月18日,各地代表700多人参加了古氏文化促进会五华理事会在县城国际大酒店召开的成立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以古庚端为会长、古共和为执行会长的领导机构。
五华理事会成立以来,秉持“团结宗亲,传承文化,跨越发展,光耀古氏”的宗旨。改变过去“信息不通、有难不知、有事不明”的状况。进一步团结和凝聚了宗亲的力量,改变了“四无”现象,实现了“四有”局面。 “四无”:即宗亲有难“无人知道、无人过问、无人救助、无沟通平台”。“四有”:即“有领导机构、有办公场所、有办公人员、有费用基金”。在遵守国家政策法规法令中,为实现“中国梦”、“古家梦”,开展尊老爱幼、英才培育、扶贫济困、完善祖祠、祖坟的修复工作等,开辟了新的五华古氏文化研究的里程碑。
二、开展组织活动情况
五华理事会成立以来,在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的关怀指导下、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及宗亲们的积极支持下,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购置办公会所和基金不断壮大
常言道:没有办公会所,就像没有家一样。为确保理事会正常工作,于2015年2月10日,购置158平方米楼房,作为古氏的办公会所。同时,在2015年2月12日,经县工商部门及有关单位的批准,正式成立了五华古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今后开展古氏文化研究,促进宗亲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三年来,为扎实开展工作,召开全体理事人员会议四次,研究并实施第一届任期目标。特别在壮大活动基金中,除印发捐款倡议书一万多份发至各村外,理事会工作人员不定期到各村召开相关会议,在古庚端会长以其父亲古清谦宗长出名捐款1000万元的基础上,庚端会长又拿出1000万梅恒酒作为奖励捐款者,得到全县古氏乡亲的热烈响应,活动基金实现1500多万元,对促进宗亲联谊,抓好祖业建设、开展敬宗祭祖活动、开展尊老爱幼、关心特困、奖学助学等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通过多方努力,依法收回华城古家祠
宗祠是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华城古家祠由于历史原因,建国初被政府划给某单位所有。改革开放后,五华古氏宗亲曾通过多种途径向有关部门强烈要求归还未能如愿。理事会成立后,把收回华城古家祠作为首要任务,并调动一切人际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合法的收回要求,克服重重困难,排除重重阻力,通过全县和在外工作的古姓宗亲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15年8月11日,通过有关法律程序补偿经费60多万元,顺利收回了华城古家祠,实现了古氏族人渴望已久的愿望。
华城古家祠收回后,为使如何改造大会的顺利召开,古庚端会长个人捐款10万,酒40件计款5万多元,于2015年10月23日,来自深圳和族中德高望重代表60多人参加了会议。并对古家祠是小修还是大修,认真倾听了大家的意见。为慎重考虑,于2016年4月8日,在华城古家祠内又召开了商讨的重要会议,深圳及本县宗亲代表70多人参加。同时,由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五华理事会共同投资70多万元,在祠堂门前池塘改造的首期工程,于2016年11月竣工。
2017年3月18日上午,在五华理事会的组织下,成功举办了古家祠收回后首次大型祭拜活动暨祠堂管委会成立大会。深圳古氏宗亲和本县各镇宗亲代表共1200多人,一起祭拜了祖先和选举大会。通过举手表决,选举产生了以古汉文为主任的领导机构。
祠堂管委会成立会上,大家集思广益,对华城古家祠的重建及命名为南迁一世祖“云应公祠”达成了共识。
第三、四祠一墓群管理机构 逐步成立
姓氏是宗祠的根基,人口是姓氏的细胞;祖墓是后裔虔诚的寄托,完善各宗祠和梅林宋朝一墓群的机构,是开展祖业建设的关键,也是发挥理事会在组织祖祠、祖坟的修复与祭祀中的更大作用。
(一)2016年5月22日,五华理事会组织召开了“梅林镇宋朝古氏墓群文化景观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古远南为主任、古本丰为常务副主任、古浩振为秘书长、古宁炽为副秘书长的首届管委会机构。
梅林镇宋朝古氏墓群文化景观管理委员会是古氏文化促进会五华理事会下辖的“四祠一墓群管委会”之一。“四祠管委会”分别为:华城镇古家祠管委会、安流镇乡贤祠(成之公祠)管委会、华阳镇华新古氏宗祠(凤仪公祠)管委会、华阳镇小拔巩公祠管委会。
梅林镇宋朝古氏墓群分别由南迁十世祖妣杨太夫人墓、十一世祖公巩公墓、十一世祖婆李太夫人墓、十二世祖政公与祖婆黄老孺人合葬墓等四座祖墓组成。
(二)2017年2月8日,古氏文化促进会五华理事会在华阳镇小拔村召开了巩公祠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来自全县300多名宗亲代表,选举产生了以古世群为主任、古定恒为执行主任的管理机构。
(三) 2017年3月18日,组织落实召开了华城古家祠首届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古汉文为主任的领导机构。
安流镇文葵“乡贤祠”理事会同意保留原机构,华阳华新村“凤仪公祠”因有些正准备维修,机构暂时未变外,基本上完善了各祠机构的成立。
第四、积极组织动员,参加省内各地宗亲联谊活动
积极组织动员参加省内各地宗亲联谊活动,是团结宗亲,凝聚人心,光前裕后,传承古姓美德的最好途径。
三年来,分别参加了梅县、增城、河源、龙川、珠海等地各类联谊活动共17次。
在这些联谊活动中,古庚端会长心存孝道,为梅州市南迁古氏七世祖延绶公纪念亭的建设、龙川县四都镇缘福坝古氏宗祠重光庆典,“六世祖文物保护理事会”成立大会、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古氏大宗祠重光庆典,今年组织在华城古家祠大型拜祭及本县其它古氏宗祠和祖坟祭拜等活动中捐款近百万元,庚端会长慷慨解囊的义举,得到各地宗亲的敬仰和赞扬。
同时,五华理事会以联络各地宗亲为纽带,分别接待了河源市、湖南浏阳市、梅州市等古氏宗亲来访代表。通过彼此沟通交流,对族谊的加深和增强团结,“古家兴亡,我有责任”形成了共识。
通过这些联谊联情活动,提高了五华理事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达到了敬祖睦族的效果。
第五、开展尊老济困活动 体现大家族的温暖
弘扬 “孝”文化,开展“尊老爱幼、济困扶幼”的目的,培养族人继承传统美德,是维系宗亲团结和发展的最好途径。
2014年为8位百岁老人送上慰问金8万元。
2015年为10位百岁老人送去慰问金10万元,90岁至99岁126人慰问金,75600元。
2016年慰问百岁老人11人,80至89岁821人,90至99岁138人,共慰问金额438600元。同时,对433户特困宗亲送上慰问金216500元。另外,对德高望重的宗亲逝世和特殊意外死亡的宗亲,坚持派人登门送上慰问金2万多元。这种慰问之广、人数之多、金额之大,是全县其他姓氏所没有的。
三年来理事会为八十岁以上与百岁老人及特困户,送去慰问金达到近百万元。
通过这些温暖人心的实际行动,提高了全县宗亲对理事会的信赖,为古氏大家族的发展增强了凝聚力。
第六、协助特困宗亲排忧解难
协助特困宗亲排忧解难,是五华理事会量力而行的一项工作。三年来,对突遇灾祸、重病急医的宗亲,都给予最大限度的救助和支持。
如安流镇文癸村古伏泉溺水身亡后,留下6个儿女,最大12岁,最小2虚岁,妻子体弱多病,无兄无弟,是个典型的特困家庭。五华理事会于 2015年9月14日在微信群和QQ群内发动宗亲献爱心捐款,得到广大宗亲的热情响应。9月25日中秋节前一天,古共和执行会长带领理事会有关人员将收到(包括江西、广西)等各地宗亲爱心捐款共41279元交给伏泉遗属全向平一家。庚端会长通过向有关部门争取了五万元作为兴建其二层住房的费用。春节前又拿出10万,通过借贷利息的办法,作为其家庭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
又如2015年8月,安流镇学少村单亲家庭古岳松宗亲,其女儿古碧霞年纪20岁,因背部有个纤维瘤突发奇病,导致双腿不能行走。曾在黄塘、高州就医,后需到广州中山医和省人民医院就诊,因经济困难更兼其父亲多病,家里没有生活来源,古庚端会长知道后,慷慨解囊10万元,给她在广州医治一月多。春节前,庚端会长又叫古氏理事会慰问人员带去1万元,由古远芳书记通知其父亲领回,作为他女儿以后病情复查的费用。
成立以来理事会及古庚端会长对其它宗亲因久病及重病住院的,都伸出援助之手,三年来累计共帮助特困宗亲共60多万元。这些深入人心的做法,得到古氏宗亲的一致好评。
第七、开展奖学助学活动
为了鼓励每个古姓家庭成员重视人才培养,激励古氏学子奋发学习,争取考上名牌大学,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理事会三年来,对考取本科以上的295名及其它特困古氏学子颁发奖学金、助学金90多万元。
为达到培育古氏英才激励的效果,加大了宣传力度。一是利用微信群将考取本科的学子,以喜报形式发在宗亲QQ群和理事会负责人群上;二是通过《五华古氏文化》刊物第二期、第三期的出版,把考取本科的学子分别所在乡镇、姓名、男女、高考总分、录取大学,奖励金额等登载在刊物上,使全县宗亲知道录取的学子,对考取本科的古氏学子受到很大的鼓舞和鞭策,也为今后古氏学子好学上进,争取考上名牌大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八、古氏十世祖妣杨太夫人墓景观改造,一期工程进展顺利
2016年11月19日上午,五华理事会在梅林镇梅恒有限公司召开古氏十世祖妣杨太夫人墓景观改造方案会议后,对第一期工程费用约800万元左右,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和落实。
为做好十世祖妣杨太夫人墓景观改造的捐款发动工作,理事会分别召开多次会议,印发捐款倡议书15000份分发到各村和利用微信群加大宣传力度,得到全国各地宗亲的热烈响应和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理事会和五华理事会,目前收到捐款金额大约在300万元左右。
同时,首期改造工程,于2016年农历11月20日11时30分破土开工!
开工以来在庚端、远南主任亲临指导下,从进士亭到墓地下道路以10米标准进行扩建,对原路基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进行了加固,含山岭田地征用,首期工程已投入一百多万元。第二期工程从进士亭建设至十世祖妣杨太夫人坟墓前加宽、化宝炉、鞭炮池及周边绿化等已于10月16日动工,估计投入需200万左右,计划春节前完成,目前进展顺利。
第九、“中华古氏博物馆”修复工程正式动工
为做好华阳华新凤仪公祠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各项完善工作。由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与五华理事会多次研究,将“凤仪公祠”作为申报及今后体现古氏集结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在祠内设立“中华古氏愽物馆”,将来展示古氏历史的“诗、书、画及文献资料”,供后人学习借鉴。
首期修复工程已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动工。首期工程以修旧复初为原则,更换坏桁木桷,墙壁地板维修,门楼面临倒塌,门坪外滑坡重砌及祠堂后面植树绿化等等,需要工程费用一百多万元。
祖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宗亲的关心支持。我们相信: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高举“团结宗亲,传承文化,促进发展,光耀古氏”为宗旨的旗帜,携手前行,“古家梦”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