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南迁始祖 云应公
云应公,号念五郎,又称二十五府君,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金殿镇)人,生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甲子三月十五日卯时,元和年间以明经出身,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殁于唐宣宗大中2年(848年)戊辰九月廿三日寅时,享寿65岁,葬于河东祖山。
配杨氏,生殁未详,归葬河东祖山。生一子∶浩。
☆墓志铭
洪州通判古公之殁,厥孤文林郎古虔化,考满来京,一日,具行状谒予请铭。余观其备,相与有宦游之好,义弗敢辞。
按古氏,乃周太王古公之后,魏太武笔公尚书弼之裔,作县令箴之奇公之远孙也。唐元和中,以明经领荐春官,授洪州通判,历仕有年,治政益新,士民莫不钦服;其爱君泽民之心,拳拳弗忘。年跻六秩而谢爵致政,归隐田园,以乐其性,竞得疾而终。身虽殁,而其行有不殁者在,厥子求文勒石,以垂不朽,爰书以为之铭曰:
周太王裔 儒宗英贤 经史融液 性理昭然
树业建功 受禄于天 作之于后 继之于前
儿孙簪笏 相续绵绵
赞曰:
质秉乾坤 学宗邹鲁 历仕唐朝
恩施广土 誉望昭昭 垂于今古
唐大中九年(858年)乙亥春二月花朝
怀州刺史 李君奭 拜撰
二世祖 浩公
浩公,名廙,又称七府君,云应公之子。生于唐宪宗元和2年(807年)丁亥五月初七未时,任虔化县(今江西省宁都县)县令,擢授郎官,殁于唐僖宗乾符3年(876年)丙申八月十五日巳时,享寿70岁,葬于河东祖山。
配梁氏,生于唐宪宗元和5年(810年)庚寅七月初二子时,殁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庚子三月十七日卯时,享寿71岁。
继配李氏,生殁未详,葬于河东祖山。
续配姜氏,生殁未详,葬于河东祖山。姜氏生一子∶均。
☆哀辞
是岁中秋,正释奠于文宣王庙毕,归于家,退食之遐,秘书侍中古均,造余馆揖而请曰:父之殁也有年,吾负不孝,抱终天之憾,未得墓文勒石,敢乞一言, 以表吾父之行。余曰:天地人三才,惟人最灵,有英华拔萃,蜚腾茂实者仕也。今古虔化公,际逢盛世,获中科名,擢任郎官,承恩沐宠,治政有方,施仁益厚,上致忠于君,下泽及于民,民无冤枉,狱无滞囚,可谓古氏英伟之裔,士林翘楚之贤,殁世既久,岂可无辞以挽之。
辞曰:
古有贤士世间稀,读书明理节操持。
科名早占际明时,花县施仁芳誉驰。
人殁行存留千载,太史铭文永勒碑。
哀之于前歌之诗,后来观者咸伤悲。
赞曰:
名家之伟 绮席之珍 渊源学问
荣沐恩深 诗书福泽 簪绶儒林
大唐光启元年(885年)乙巳秋望日
京兆尹 王 徽 书
三世祖 均公
均公,号其然,又称二十府君,浩公之子,生于唐文宗太和7年(833年)癸丑岁三月初九日寅时,任秘书郎,殁于唐昭宗景福2年(893年)癸丑岁五月十五日巳时,享寿61岁,葬于河东祖山。
配曾氏,生殁葬未详。生一子:礼。
☆挽歌序
古秘书郎,乃虔化公之子也。生而聪颖,饱于文学,善於书法,授郎官秘书有年,致君之心,拳拳服膺,翰苑名公咸推重之。告归田里,正当享大年而膺厚福,夫何遘疾而终。遂成小序作歌以哀之。
歌曰:
天地生人秉性聪,诗书博学理昭融。
始终本末能求极,明道功夫允执中。
金榜额前题姓字,紫微花畔醉春风。
芳名赢得垂千古,子肖孙贤奕世隆。
赞曰:
一官早拜 恩沐九重 施仁发政
树业建功 名垂汗简 永世无穷
大唐乾宁四年(897年)丁巳春
泸州刺史 柳 王比 撰
四世祖 礼公
礼公,号知贤,又称十九府君,均公之子,生于唐宣宗大中11年(857年)丁丑岁十月十二日丑时,任揖大祝(大祝,官名。西周始置。《礼记·曲礼》谓为天官六大之一。《周礼》谓为春官宗伯的属官,为祝官之长,有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直属者有小祝中士八人、下士十六人及府、史胥、徒等人员。大祝亦称泰祝。掌祭祀的祈祷。汉有大祝令丞,为太常属官。隋、唐以后均曾设置,清废),殁于后唐庄宗同光2年(924年)甲申二月十三日酉时,享寿68岁,葬于河东祖山。
配刘氏,生殁未详,葬于河东祖山。生一子:蕃。
☆挽歌序
夫天下之英才,莫如古秘书郎;古氏之君子,莫如揖大祝;生乎盛世之文运,际乎当今之太平。历仕治朝,名扬当代,正宜受天禄施政事,岂期得疾而卒于官,厥子都监公,扶榇将归,请余序以挽之。余曰:有父如此之贤,有子如此之孝,宜作歌以挽之。
歌曰:
生逢文运际时康,早岁荣登翰墨场。
五彩丰姿尤洒落,九霄志气独鹰扬。
一朝官向词林殁,千古名垂汗简香。
更有贤郎求卷挽,薤歌歌罢叹斜阳。
赞曰:
凤姿之表 德重圭璋 盛世受宠
振立朝纲 名重翰苑 奕世流芳
大唐天成二年(926年)丁亥春望日
中书侍郎 冯 道 撰
五世祖 蕃公
蕃公,又称三府君,礼公之子,生于唐僖宗乾符4年(877年)丁酉五月十五日辰时,任窦州(治所在今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都监,殁于后晋高祖天福4年(939年)己亥十月初九日巳时,享寿63岁,葬于河东祖山。
配陆氏,生殁葬失考。生六子:全交、全规、全则、全望、全让、全赏。
☆哀辞序
窦州都监公,生而超拔,出人之表,卓冠于众,凡诸名公咸推重之,可谓历练老成也。其功昭著,名行犹存,身虽殁而行不殁者也。故为辞以哀之。
辞曰:
名家积德庆云礽,水有源兮木有根。
早岁荣承雨露恩,历官尤著翰苑门。
掳忠协力佐明君,继述前人启后昆。
当代惟公孰与伦,仕途闻者咸哀言。
铭碑千载勒斯文,名垂汗简古今存。
赞曰:
生际文明 经穷典诰 性理昭然
一贯之道 世袭簪缨 后之可考
大宋乾德二年(964年)甲子仲夏
翰林承旨 陶 穀 撰
六世祖 全望公
全望公,又称十五府君,蕃公四子,生于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甲子七月十三日戌时,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丙戌徙居广州府增城县,文林郎,敕授信安县令,殁于宋开宝4年(971年)辛未十二月初一月子时,享寿68岁,葬于增城市岐山老蓝山(今广州市萝岗区福山乡、平山乡与旗山交界处)孩儿坐篮亥山巳向,俗称通天古,1984年列入增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配郭氏,生于梁太祖开平2年(908年)戊辰四月十九日子时,殁于宋太平兴国3年(978年)戊寅五月廿五日午时,享寿71岁,葬于增城市小布云马山禾挑叉,酉山卯向;生一子:延绶。
继配陈氏,生殁葬未详;生一子:延纡。
续配张氏,生殁葬未详;生一子:延组。
☆挽诗序
全望古先生,窦州都监第四子也。性秉纯粹,质而朴素,旁搜经史,嘲吟风月,不趋名利之场,而志林泉之乐。绿水青山,光天化日,琴棋诗酒,一觞一咏,乐乎日用之常,出乎自然之理。其于仁人君子,修德谨行,罕能及也。虽无益于世宙,芳誉著于人间。因公之殁,宜序此以挽之。
挽曰:
盛世如公孰与同,衣冠不减古人风。
平生忠厚无求外,一理昭然已在中。
午夜猿啼山寂寂,薤歌士赋月朦朦。
传家有子能敦孝,挽得垂名誉不穷。
又:
梅州古氏旧儒宗,因子开基在此中。
义理穷通追孟子,诗词吟咏继王戎。
无心于禄逃名隐,嗣后为官际世隆。
何事遽然魂梦蝶,猿啼鹤唳惨悲风。
赞曰:
生自前唐 性秉坚刚 子官信安
因此离乡 儿孙绳蛰 世袭书香
大宋开宝七年(974年)甲戌冬
右赞善大夫 樊若水 拜撰
△附录一、全望公兄弟后裔分布
孟兄全交,称十一府君,配鞠氏。子孙居古云(详细地名待考)。
仲兄全规,称十二府君,配何氏。子孙现居江西宁都县、瑞金市、广昌县、进贤县、贵溪县、兴国县、永丰县及福建宁化县、长汀县、建宁县等。
季兄全则,称十四府君,配熊氏。子孙居白沙等。
五弟全让,称十六府君,配聂氏。子孙居惠州立溪场。
六弟全赏,称十七府君,配姜氏。子孙居江西省永新县圳边。
△附录二、六世祖全望公坟被邹氏、何氏侵占实录
全望公生于前唐,殁葬于广东增城县岐山亥巳向兼乾,茔地高广,峰峦耸秀,诚牛眼吉穴也。历宋、元、明、清阅千余年,坟山依然。奈子姓散居各郡,隔地遥远,祭祀疏缺,奸人多生觊觎。先年被增邑陈壁章在坟脑左右禁内占葬两穴,久觉含忍。及乾隆庚子年重修成之公祠,合议每遇大比之年,应试裔孙登坟拜扫,方多见地众人多,以杜奸侵。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有土宄邹敬宗骑脑开窨一穴,称说康熙年间伊祖承当粮山等语,卖与番禺县马展强筑葬母骸。应举裔孙闻报,纠族奔阻,投请保邻理,责令其自起骸罐,补回原土,登立保领不敢盗葬字样。即以马葬处竖立全则叔祖公碑墓,以免后患。
讵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内,土宄邹敬宗胆灭叔祖碑坟,复卖与番禺鹿步司属沙涌村富监生何峻山,于岐山、峨山大筑坟茔,相距咫尺,截脑骑葬伊祖母骸罐,诡呈县示禁牌,竖立坟侧,以为古姓、陈姓不得称说有碍等情。相争至嘉庆三年,戊戌科乡试,骇觉即致书劝迁,伊说索诈,投伊族现任教谕何健翎等,理劝毁寝。应试秀才古寅、学渊等,思我古姓一至五世祖考妣坟墓俱失,惟六世以下尚存,今裔孙三十余传,遍布数省,以一族始之坟被人欺压,骑脑占葬,是不共戴天之仇也。但子姓星居距坟窎远,势必先筹费用,然后可以御敌,即合议发簿,各班派银并举出身之鸣官,以雪祖冤。
长乐拔英、镇平光垣、嘉应炳龙、河源树蕙、恩平孟宾等,于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二月三十日到省何峻山籍隶番禺,先以沥情禀明等事具控增邑县主。七月八日,何峻山与邹敬宗始投到谎诉,被增邑县主沈权衡当堂斥骂,俟讯勘之日,决不姑宽。何、邹俱罪,即赂保逃回,计思无奈,将伊坟式碑墓,概行毁碎。待伊控告,当堂捉住,面禀县主讯勘押迁,以免久候,以雪祖冤。殊峻竟不敢控告,躲抗如故,逼于十一月赴控,府臬藩抚督宪,均批仰番增两县主移解严拘,讯勘断结。具报至腊,各回家度岁。何、邹二人突架词谎控,列宪批邹词云:从前坟地卖给马姓逼葬,业经古士拔等争阻,今将该山盗卖,是两造之诉讼,皆邹敬宗一人所为,据称系属粮山亦必不实,仰增城县严拿勘究报。
嘉庆五年(1800年)庚申,拔英等仍赴控候讯,番、增两县奉檄严拘,贿差不出,狡遣人假递投到摆承驻,提计图延,累叠催番、增并列大宪,其竞抗不遵讯,奸谲如此。痛思守候两年,来往跋涉,用费浩繁,我控彼抗,我回彼控,未经讯勘,上何以对祖,下何以告族。遂于十一月十六日夜,招人前去岐山,将伊骸罐挖起,开罐视之,已无头壳,方知假骸试葬。密移在增邑上塘围藏匿。何峻山自知族众难占,寡不敌众,假不作真,遂不寻骸,也不控告,如此而妥焉。如果是真伊祖母骸骨,其情岂肯于休。拔英等经历两年,千里遥隔,跋涉苦备,叙其情,详载斯谱,俾百世后知此地三年内被人骑脑占葬两次,幸祖有灵,子姓有福,终不致奸人侵入耳。谨志之。
大清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秋月廿五日
廿七世嗣孙 拔英 拜识
谨案:古全望墓位于广东省增城县镇龙镇福山平山村的平山与岐山交界处孩儿坐篮形,又称通天古。1984年3月12日公布为增城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于1992年再次被人破坏挖掘,由碑石掘至金塔边约60公分长、宽,深约2公尺,金塔露出三分之一,墓碑撬破。古氏裔孙无不痛心疾首,为求善解,四处奔走。幸得广东省政府及增城市政府重视,于1995年5月发出《关于粤府信(1995)120号的函复》,并拨专款和派员协助,由全望公后裔河源市、增城市、东莞市、广州市郊组成修复小组进行工作,于一九九五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动工,一九九六年二月初十日竣工。
七世祖 延绶公
延绶公,系全望公长子,生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庚寅五月初九午时,任信安县令,告老致仕,游梅州,见山水秀丽,人物淳雅,乐而居焉,广置产业,为子孙计,殁于宋太宗淳化3年(992年)壬辰七月十七日戌时,享寿63岁,葬于大埔县湖寮圩穿龙窝五虎拖皮形、坐南向北、午山兼丁。
配韩氏,生殁葬未详。生一子:成之。
☆挽诗序
是岁孟秋,余考满赴京,与成之古先生联舟十数日,其交好情笃,斯文重义。一日,持厥父信安公行状,请余序其端,则仁人孝子之心可见,义弗容辞。
按公讳延绶,天赋明敏,早从明师习举子业,经明奥旨,荣膺鹗荐,官于信安县,体圣神之遗风,德及生民,功施社稷。一旦以疾辞归田里,见古梅州山秀人淳,移创居焉。至老书卷不懈,出则尽忠于君,入则尽孝于亲,可谓士林英伟人也。期享福寿无疆,夫何一朝易箦?宜其昭令德于后世,垂汗青于万古。是为序。
诗曰:
天赋聪明鸣盛世,一官早拜出丹墀。
恩施花县边方肃,民颂絃歌百里驰。
簪绶投闲谁不羡,玉楼召记竞难追。
梅州江上新迁勒,过客频看涕泪垂。
又:
早捧除书下九天,承恩袖满御炉烟。
忠君报国无双士,解印归田又几年。
月冷琴台风晰晰,春深马鬣草芊芊。
从来惆怅程江上,薤语哀残夕照边。
赞曰:
受禄于天 历仕信安有年
施仁发政 忠君孝亲两全
子子孙孙 奕世福泽绵绵
大宋咸平元年(998年)戊戌秋月既望
中书令 吕蒙正 书
附录:七世祖延绶公坟被何氏占葬重修实录
七世祖延绶公乃梅州始祖也,来自西蜀,任信安县令,解任宦游,遂卜居梅州,生唐末,终宋初,葬大埔县湖寮圩前,地势五虎拖皮形,龙秀穴明,真可空群宇内,故其子若孙升天登甲、兄弟同榜,联绵累累,实种于此。
前数十年内,有古遴贤、古习世居坟旁,祭祀不缺,春秋濡降,实有托籍,故得慊怀也。及后遴贤子孙单弱,兼之世际鼎革、兵燹时警,纵有念祖者,亦趑趄(zi ju)而不敢前,坟之前后左右,皆为土弁侵迫。至今时氛荡平,八月初一秋祭,会同程乡、镇平、兴宁、长乐、大埔、海丰、河源、惠来子侄数百人,踊跃前往。只见荆棘节比,草木荒秽,坟石错乱,不堪属目,咸芟刈而悉去之。众族屯聚,日夜烛光,灿若日星,鼓乐炮喧,声震闾里,乡人环聚而观者,不啻数百。数十年之冷落,一朝而丕振,山河岑寂,俱献彩色。
经云: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目击心伤侵迫坟界者,宁姑徇而听之已乎。均属子侄,各怀仁孝之思,势必与此辈辨别界分,鸣官构讼,用费多端,修坟工费,亦可预备,敢告各房,照老幼丁口题派,自一岁起至百岁止,每丁出井银五分,此众轻而易举,各处举首事料理。劝我子侄,勿以贫推,勿以吝却,祖坟聿新之后,异日子孙,处处昌泰,不待蓍蔡而知也。用弁数言,以为众勖。
大清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秋八月初三
支石 书
附(一):长乐房孙古彝等赴大埔县衙控告之原状
为弁占杀祖事:痛祖古延绶,葬于大埔湖寮墟七百余载,历祀无异,惨遭土霸何汝治等兄弟,横行威酷劫一方,于去年内窥族远隔,胆将祖脑截葬伪碑,架前月日,仍毁祖墓灭碑,乡人廖亨泰、罗近光等证。忖思截葬杀祖仇不共戴叩天法剪上告。
附(二):大埔县正堂刘毅志之审判全文
(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二月十八日)
审得古彝等之告何汝治也,缘古彝等前代葬有始祖一穴,坐落大埔湖寮墟前穿龙窝之山上,盖多历年矣。厥后何汝治等亦葬一穴,即居古穴之上,在何姓以为葬自先年,而古姓葬自近日,互相争执而不相下。及询乡约罗近光、生员廖应秋口供,又稽之古姓祖谱,则古葬在先,而何葬在后也,明矣。其所立碑记,或有改异,亦未可知,今本县从公审断:古葬在先,以先葬者为主;古有族谱呈据,当以有据者为凭。但何氏既经安葬,量断给迁葬银拾肆两,何汝治等另行卜吉迁葬。斩断葛藤,亦使民无讼累之意也。仍仰乡约仝立限期,免供存案。(至四月初四曰,何汝治改去伊祖矣。)
八世祖 成之公
成之公,字亚奭,延绶公之子,生于南汉,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登程宿榜进士,是宋朝岭南第一位进士,誉为“岭南首第”;初任真定府元氏尉,继任益州青都县令,三任秘书省校书郎,四任绵州魏城县令,五任汉州棉竹县令,多善政;著有《删易注疏》、《罗浮诗集》。入祀广州孔庙乡贤祠。葬于新丰县城北约二公里君子嶂下、半山月形、辰山戌向;衣冠冢位于梅县梅南镇滂溪村山上。
原配蓝氏,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甲申七月八日巳时,殁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壬寅十月五日辰时,葬于河源市石岗埔葛藤林山间、丑山未向,喝名仙人跷脚形,后来梅州子孙迎灵以金牌葬于梅州市荷树岗龟潭、午山兼丁向。生一子:宗悦。
继配周氏,生殁失考,葬于新丰县君子嶂下,与成之公坟并排右侧。
☆赞成之公哀辞
如日星之绚綵,若美玉之无瑕,登宋进士,文藻联葩。
一朝忽逢韩子,丹炉共养珠砂;竟飞升于蓬岛,乐逍遥于仙家;
令望犹存,今古无涯。
大宋元祐十二年(1087年)丁卯孟夏月朔日
翰林学士 苏 轼 书
璠玙质、神仙骨,形影逍遥,心玄默蕴,图史于腹中,披霞于胸侧,毕竟知渠,凡耶仙耶,宪取松色。
大明礼部尚书 董其昌 拜撰
☆怀古成之过访不遇
欲见古人面,仙踪去未还。旁人应笑我,两月任游山。
宋丞相 陈尧佐 题于云泉寺壁
附录:八世祖成之公坟被古氏侵占判复事略
八世祖成之公墓,位于广东省长宁县(今新丰县)城北君子嶂,一九八四年七月被新丰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在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长乐(今五华县)拔贡生古琼绶等去扫墓时,发现被长宁县城头古星奇后裔侵占,几经缠讼,历四十余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秀才古柳石与铭炎、祖刚、萼培等,因祖坟事旅寓长宁,讼累五月有余,案无了结。岁除之夕,古柳石感恨交萦,遂将祖之生平行略及坟墓被占始末,写成长歌一篇,恭呈张明府光铣,后蒙断结修复。
其歌曰:
忆昔我祖宰魏城,教养兼施垂政声。
继叨张公辟绵竹,蜀人思慕咸顶祝。
忽然骑鲸上九天,榇归幛下志确然。
张公复感旧交谊,立庙刻碑传盛事。
灵光片石岿然存,坡老临江奠一樽。
……(中略)
古冢巍巍君子幛,丰碑屹屹人争望。
自宋元明迄圣朝,裔孙岁岁奠峻蒿。
中更道咸匪势逼,水远山遥来不得。
忽遭族蠹起狼心,坟毁碑灭无处寻。
别筑伪坟在云髻,将前移后施诡计。
乱后重来省祖茔,惨见墓碑非祖名。
沥情禀明镇与府,无人不骂城头古。
赵令断还无几时,碑志仍勒古星奇。
今上五年劝允诺,亲立交还又叛约。
屈指缠讼册年余,大冤未雪痛深渊。
嘉惠各派子孙集,幸遇明廉宰守邑。
秉公讼断曲直分,勒蠹交还幛下坟。
口口艳称先贤墓,有司尤宜严保护。
共欣包郭今重逢,仿佛当年忠定公。
祖与忠定相交切,我辈逢公缘再结。
严褫奸魄振霜威,早使相如完璧归。
我祖有灵应含笑,愿随侍史护朝衣。
九世祖 宗悦公
宗悦公,字裔臣,号继初,成之公之子,生于宋真宗景德4年(1007年)丁未八月十五日卯时,宋仁宗皇祐5年(1053年)癸巳春,以三礼出身,任英州司户,迁新兴县令,捕盗有功,改奉礼部,佥幕宾州知府,五迁殿中丞、勋骑都尉(四品,为宋室京畿侍卫将领,是宋代梅州籍身任最高官阶人物),殁于宋仁宗嘉祐7年(1062年)壬寅十月初九辰时,葬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荷树岗仙人献掌形、丁山癸向。
配赵氏,生殁未详,葬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荷树岗。生二子:凤仪、凤仁。
继配李氏,生一子:凤信。
续配傅氏,生一子:凤俊。
☆墓志铭
古府君之殁,越数载矣,厥孤潮典郡者,持行状造余请铭,遂详其事。按府君讳宗悦字裔臣,棉竹县令成之公子也。生而颖锐,早通经史,由皇祐癸巳以三礼出身,为英州司户,迁新兴县令,改奉礼部侍郎,升殿中丞勋都骑尉。历仕我朝,令始善终。
娶夫人赵氏,德贤行淑,生子凤仪,尤善继善述。而府君殁于嘉祐壬寅年,葬龟潭仙人献掌形,丁山癸向。呜呼!府君致身仕途,荣登廊庙,致君泽民,建功树业,实为古氏之英贤,当代之显人也。今殁,不可无一文以志铭,以垂百世之下。铭曰:
生而颖锐 秀钟山岳 慎行修身 穷经博约
官授清时 职重升擢 绩著功勋 深沾宠渥
人殁行存 墓铭当作 子子孙孙 世承天爵
诗曰:
当朝历仕殿中丞,盛世恩深雨露荣。
几载功勋重著迹,一官品秩倍加升。
鹤归华表人何在,猿啸空山月正明。
簪笏相传应有后,雄文千载勒斯铭。
又
早年官署新兴令,曾记丹心竭尽忠。
泽及生民施社稷,德敷政事树勋功。
朝天辞阙承恩厚,谢爵归田际世隆。
一梦黄梁何处是,士林千载仰高风。
大宋治平四年(1067年)丁未夏五月朔旦
知江宁府尹 王安石 拜撰
附录:九世祖宗悦公坟被叶氏侵占事略
九世祖宗悦公,葬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荷树岗古之府山腰仙人献掌形。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墓被开荒平整,成了生产队的旱地。1984年,这块地由村民叶有桃、叶情挑、叶保昌兄弟向生产队要求划为自留地。1989年初,叶氏兄弟将其父母入葬古宗悦墓面上(覆盖),重筑水泥新坟。
1989年12月中旬,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梅州召开之际,台北古氏宗亲会理事长古娘渊、台湾世界客属总会秘书长、台湾桃园县议员、立法院立法委员古胡玉美女士主动代表海外、台港澳众多古氏宗亲向省、市、区政府呈词,并强烈提出归还墓地的要求,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1990年2月中旬,梅州市委、侨办、公安局、法院、检察院、梅江区政府及三角镇东升乡荷树岗村领导联合成立专案组,深入现场调查情况,反复与叶、古两姓代表接触。叶家经受到各方面舆论压力,领导们又经多次调解,向叶氏兄弟晓以大义,终于使叶氏答应归还古宗悦墓地。古氏宗亲主动补偿了对方柒仟伍佰圆巨款,作为迁坟费用,立有合约为凭,了结叶、古两姓纠纷。
1990年4月1日,叶氏兄弟着手迁走其双亲骨骸,海内外古氏裔孙,同时进行动工,按原貌修复宋进士宗悦古公墓。
十世祖 凤仪公
凤仪公,宗悦公长子,生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庚辰七月二十三日寅时,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戊申任潮典郡,殁于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戊寅六月二十一日亥时,享寿59岁,葬于梅县万安都土名黎乐飞鹅投水形。
配杨氏,诰封夫人,生于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辛巳八月二十五日寅时,殁于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戊寅九月三十日未时,享寿58岁,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辛卯岁,由巩公迁葬于长乐县(今五华县)黄砂窝琴江都土名虾子塘松水丘山、美女怀胎形,丑山未向。生三子:革、堇(迁居河源县)、巩(迁居五华县)。
☆挽凤仪公诗序
府君凤仪公之殁,厥子广潮刺史讳革字仲通者,具行述求余文以挽之。余曰:潮典郡古公,宦途友也,生而英伟,味圣贤之道,搜穷经史,性理昭融,受官明时,老成历练,名著当朝,功书简册,爵禄两全,福寿兼得,功业犹存,殁而不殁,百世流芳,高风清节,辞成而复为之诗。
诗曰:
先生德行重如山,早岁穷经慕孔颜。
彪炳文章幡锦绣,巍峨冠带列朝班。
建功树业臣僚喜,易俗移风庶士安。
岂料云胡辞不禄,芳名耿耿著人间。
凌云志气傲时流,步武青年沐宠休。
薄敛省刑施政令,摅忠治道赞皇猷。
谢官朝出黄金殿,作记仙游白玉楼。
翰苑名公闻讣悼,哀歌歌罢泪难收。
☆挽杨夫人诗序
夫人杨氏,乃广潮刺史仲通之母也。姿性清淑,妇道肃恭,相其夫而身显,荣教诸子,俱登甲第,恩受九重,荣膺诰紫,皆夫人之德,有以成之也。今夫人既殁,宜为一言以挽之。
诗曰:
赋质皆由造化钟,断机勉学善和熊。
三儿俱受金章贵,万里荣颁紫诰封。
正拟高年增福禄,何期辞世赴瑶宫。
名公钜笔成诗挽,懿行昭昭永不穷。
赞曰:
居乎仁义,习乎文章,
有子而皆聪敏,受官并立黄堂;
荣沾宠禄,屡沐恩光,
万古垂名竹帛,百世耿耿流芳。
大宋大观四年(1110年)庚寅仲秋
中书侍郎 刘正夫 顿首拜书
△附录一:凤仪公兄弟后裔分布
二弟凤仁,随子古毅开基于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傍江东村。裔孙现主要居住于番禺、花都、南海、香港等。
三弟凤信,生四子:提纲、提纪、提领、提袖,移居南雄沙水乡珠玑巷,至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裔孙迁往鹤山县古劳乡建村。裔孙现居鹤山市、新会市、珠海市及广西昭平县、梧州市、平乐县等。
四弟凤俊,生子古鞶,移居增城县瓦窑村。裔孙现居高州市、茂名市、电白县、雷州市、化州市、廉江市、东莞市、广西北流市、香港、澳门及美国等。
△附录二:十世祖凤仪公妣杨大夫人坟墓被庄氏侵占始末
宋政和元年辛卯(1111年),仲逊公(即古巩)携母扬太夫人骸迁于长乐县(今五华县)琴江都虾子塘松水丘山、美女怀胎形、丑山未向安葬。历宋、元、明,坟址依然,地近黄沙窝。适明季世乱,盗贼据窝数十年,子孙因是不敢省坟。迨国朝削平山寇,从前老成到坟者十无一存,而后生都未有亲见至者,且原坟又无碑记,以致土棍谢五子兄弟,冒挂为伊土窨多历年所矣。
至康熙癸亥年(1683年)六月内,谢姓人盗卖于海丰县上砂庄乃荣、庄乃度兄弟安葬其母骸。幸地邻张应元、廖仲达奔报长乐裔孙古眷命、古祈会、古子干等。遂会族众一往庄家,投明地方尊长,一往坟前防守某时安葬。殊恶诈言七月初四安葬,反于初一夜胆敢潜来挖骸偷葬,至初三日方觉。斯时祖妣突遭奇祸,子孙痛恨弥天。
古祈会、古眷命等登即传报程乡、镇平各子姓。古衡主、古虞祥等闻知,即往投乡目,赴控府县,一月余不到案。计思无奈,会众合议,将伊棺柩挖起,密移在贮河石塘底里藏匿,以雪祖冤。
恶知棺柩挖去,随控道宪,古眷命等与之同控。蒙陈道爷并批惠粮厅余,查明甲子年(1684年)二月内两造鞠审,洞察占情,当堂痛骂庄乃荣,该问何律。仰海丰、长乐两县会同合勘,回结定罪。庄恶惧究,随托甘会泰求和,哀还恶棺,然后送回扬太夫人骸罐。眷命等即开盖,盖上打记甚明,系火化金,恬然馨如兰地。是冬择吉复葬而竖碑焉。
噫,杨太夫人之坟居万峰丛岭之中,山径数十里,关锁十余重,别一洞天,人迹罕至。赋云:重重包裹莲花瓣,穴在花心朵朵鲜。其斯地之谓,与今传世二十有余,子姓户丁数万,遇乱荒祀数十年,祖妣寂寥于深山,一旦被庄贼之难,危险备尝时,子姓皇皇,控府控县控道,跋涉凄怆,经期年而始还。若非祖妣灵显,子姓竭力,天压庄贼,上司公明,则地失骸灭,岂不为千载抱恨贻羞也。
几希、衡玉等亲历诸艰,因备悉其山川形胜之美,经历险道之状,以及近年祖骸危而复安、险而复夷之事,详载谱牒,俾后世知仲逊公经营此地之不易;眷命等恢复此地之维艰,惟愿各兴孝思,绳绳相继,勿替祭祀,则庶几乎,祖灵永宁,子姓受荫而无疆也。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孟冬月
首事衡玉、三友、应清、欲发、虞祥、俊生、虞佐等同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