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五桂山区古氏概况
深圳 古小彬
中山市五桂山区古氏,主要聚居在桂南村、南桥村等地。他们先祖庆云公于清朝康熙年间,从现在的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莲塘埔村迁到了中山。今根据中山市五桂山区办事处信息网介绍,结合五华县华阳镇莲塘埔《古氏族谱》记载,分述如下:
一、桂南村委
马溪村古氏,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古庆云从五华县华阳镇莲塘埔村迁此建村。
社贝村古氏,清道光年间(1821—1850)古平秀(又写作“古鹏秀”,古其禄之子)从石莹桥迁此。
控虾村古氏,清道光年间(1821—1850)从邻村马溪迁此。
禾虾村古氏,清道光年间(1821—1850)从邻村马溪迁此建村。
中山市五桂山区桂南村民委员会在石岐南偏东16.5公里、镇政府南偏东8公里处。因地处五桂山主峰之南,故名。驻地马溪村。辖9个自然村,2005年有660户,1824人。其中男性882人,女性942人。计有古、毛、李、王、张、温、陈、周、黄、陆、谢、林等姓86个,其中古姓、毛姓、张姓为大姓。
桂南村人杰地灵,在近现代历史中,曾涌现一批知名的人物。有清末秀才古炜楠,知名诗人古卓伦,有原国民党军长、爱国将领古鼎华,经济学家古念良等。 桂南旅居外国和港澳地区人数众多,属中山侨乡之一,古成(古耀卿)是澳洲资深报业人,曾任《澳洲日报》总编辑。建国以来历任村(大队、乡、管理区、村委会)的主要古氏领导人有:古焕生、古国辉、古泽仁等。
桂南村委会驻地马溪村,在石岐南偏东16.5公里、五桂山镇政府南偏东8公里处。清康熙五十年(1711),广东五华县华阳镇莲塘埔村的古庆云迁此,建村于茅草丛生的山冈旁,初称茅边埔。后因地形似马鞭,清乾隆元年(1736),易名马鞭埔。又因村边有河溪,1949年后改称今名。聚落在五桂山主峰南麓呈正方形块状分布。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楼房,个别为砖木结构平房。主要街巷为水泥道路,村东有翠山公路。原有耕地1168亩,主产稻谷和花生,次为蔬菜、红薯和马铃薯,并饲养“三鸟”、生猪。后因建设需要,耕地多被征用。村内现有东胜鞋厂、生猪饲养场和个体小商店、小食店多间。建有灯光篮球场、老人活动中心、市场、车站、信用社、小学和卫生站、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村门还有建于清咸丰辛酉年(1861年)的武侯庙和1990年由华侨、港澳乡亲投资兴建的怡心公园、马溪牌坊。原国民党军长古鼎华、原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古念良、知名诗人古卓伦等均是该村人。
桂南村委马溪村
桂南村委会社贝村,在镇政府南偏东8.2公里处。清道光年间(1821—1850),古平秀(即古鹏秀)从石莹桥迁此,在沙丘前建村,初名沙背,后因村背有姑爷社庙,故改称社背。又因“贝”与“背”谐音,于1949年前改称今名。原榕树埔村在1980年后与社贝村合并,统称为社贝村。聚落在五桂山主峰南麓呈带状分布。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楼房,原有砖木结构平房多出租给外来员工居住。村内有怡和玩具厂和恒利玩具厂。还开设有小食店、商场、溜冰场。原有耕地688亩,主产稻谷和花生,次为蔬菜和薯类,后因建设需要,耕地多被征用。主要街巷均为水泥道路,桂南大道从村中穿过,连接城桂公路。2000年以后,该村先后筹资自建有厂房铺位达1.3万平方米,加上桂南工业园区建于此,村内出租屋颇多,出租业相当兴旺。
桂南村委会控虾村,在镇政府东偏南5.2公里处。清道光年间(1821—1850),古姓人从邻村马溪迁此。因稻田禾虾(水稻害虫)为患,村民灭虫称控虾。因方言谐音,村曾名控下,惯称控虾。聚落在石井山西侧呈线状分布,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耕地85亩,主产稻谷和花生,次为果蔗、蔬菜,是中山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庄。有村路连接翠山公路。
桂南村委会禾虾村,在镇政府东偏南5.6公里处。清道光年间(1821—1850),古姓人从邻村马溪迁此建村。因稻田滋生禾虾(水稻害虫),村民称为禾虾地,又称禾虾垅,惯称禾虾。聚落在石井坑西侧呈长方形块状分布。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77亩,主产稻谷和花生,次为蔬菜。有村路连接翠山公路。
二、南桥村委
槟榔山村古氏,清乾隆年间(1736—1795)古琪胜(又写作“古其圣”)从马溪迁此建村。
石莹桥村古氏,清乾隆初期(1736—1745)古琪禄(又写作“古其禄”)从马溪迁此建村。
南坑村古氏,清道光年间(1821—1850)古奎秀(又写作“古魁秀”,古其禄之子)从邻村石莹桥迁此建村。
石窝口村古氏,清嘉庆年间(1796—1820)古祖诏(系24世古鸿猷次子)从马溪迁此建村。
五桂山区南桥村在石岐南偏东15公里,五桂山镇政府南偏东4.8公里处,辖10个自然村。驻地溴脚(地名)。1953年建南桥乡,因所辖南坑、石莹桥两村最大,且在乡的中心,交通方便,故在两村名中各取一字而命名,沿用至今。2005年有225户907人,其中男性433人,女性474人。计有古、张、甘、陈、巫、黄、钟等姓65个,其中古姓、张姓为大姓。
所辖大部份村庄是中山抗日根据地,石莹桥和槟榔山两村曾是珠江地区游击指挥部及珠江纵队司令部驻地,所有自然村均为革命老区村庄。全村旅居外国和港澳地区人数众多,属中山侨乡之一,古润金、古榕、古华康是知名的侨商、侨领。建国以来历任村(大队、乡、管理区、村委会)主要古姓领导人有:古添喜、古茂光、古启云、古玉维等。
南桥村委会槟榔山村,在镇政府南偏东4.5公里处。清乾隆年间(1736—1795)古琪胜(又写作“古其圣”)从马鞭埔(今马溪)迁此建村,村前有山状似槟榔,故名槟榔山。聚落在五桂山主峰西麓呈线状分布,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与砖木结构平房各半,耕田面积150亩,主产稻谷和花生,次为蔬菜、红薯。是抗日老区村庄。1942年春,中山县人民抗日武装司令部驻此。1943年秋与1945年春,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及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先后设于该村古氏宗祠。该村经历10多年战争的洗礼,房舍多被敌伪军焚毁。1949年后,人民政府在经济上、物质上支持村民重建家园,古氏宗祠定为中山市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74年县林场总部设于此。村东北建有逍遥谷度假村。石横公路经该村,南接城桂公路。
南桥村委槟榔山村
南桥村委会石莹桥村,在石岐南偏东13公里,五桂山镇政府南偏东3.7公里处。清乾隆初期(1736—1745)古琪禄(又写作“古其禄”)从马溪迁此建村。在村前小溪上砌石墩架松木成桥,称石松桥。清道光6年(1826)改用石英石筑桥墩,洁白晶莹,并铺上石条,改为石莹桥,村以此得名。聚落在城桂公路北侧呈线、块状混合分布,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耕地面积74亩,主要产稻谷,次为花生。1974年至1992年曾是五桂山区建设指挥部、五桂山区公所、五桂山镇驻地。原镇办玩具、丝袜、凉茶等厂以及供电所、粮所、供销社、银行、财政税务、工商、邮电、派出所等机构均设于此。1993年各机构随新镇址搬迁到石鼓。该村是抗日老区村庄。1942年1月中山县人民抗日游击队进入五桂山后,曾为部队驻地。1944年春,游击队在此伏击歼灭日伪军,粉碎敌人“十路围攻”。同年冬,中山县行政督导处(民主政权)在此成立。村背山下有块大石,称“烈士石”,1945年日伪军围攻五桂山区时在此杀害16位抗日游击队员。1993年春在“烈士石”旁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南桥村委石莹桥村
南桥村“古满楼卫生站”,系2001年,祖籍石莹桥村的旅马来西亚侨商古润金捐资22万元人民币兴建南桥卫生站。该站于当年动工,11月落成使用,建筑面积250 平方米,设有诊室、候诊室、注射室、观察室和其他用室共8个。为纪念古润金先生之父,冠名为古满楼。
南桥村委会南坑村,在镇政府南偏东5.3公里处。清道光年间(1821—1850)古奎秀(有写作“古魁秀”)从邻村石莹桥迁此,建村于大帽山西侧大山沟南面,故名大南坑。1950年,分南坑上、南坑下,1981年合并,称今名。聚落呈点状分布,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和砖木结构平房各半,耕地225亩,主产稻谷、蔬菜等。村道为水泥路,北与城桂公路相连。是中山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区村庄。
南桥村委会石窝口,在镇政府南偏东5.5公里处。清嘉庆年间(1796—1820)古祖诏(系24世古鸿猷次子)从马溪迁此建村,村旁有溪,溪水在月光下闪烁着点点银光,称银溪,1949年后,以地处石山窝口而称今名。聚落在城桂公路南侧呈线状分布,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与砖木结构平房各半,耕地58亩,主产蔬菜、豆类。是中山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区村庄。旅外华侨较多,是秘鲁国致公党主席古榕的家乡。
三、族谱对接
根据五桂山区桂南村马鞭埔(又名马溪村)、南桥村槟榔山、石莹桥古氏概述,可以系统地梳理出先祖源流世系,并追根溯源至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莲塘埔。今将族谱世系列后,并附五华县华阳镇莲塘埔《古氏族谱》谱页资料(见后页),以飨读者。
直系世代祖公,自南迁始祖云应公至二十世祖庆云公(即真儒公,马鞭埔古氏开基祖),以及二十二世祖其圣公(又写作“琪胜”,槟榔山村古氏开基祖)、其禄公(又写作“琪禄”,石莹桥村古氏开基祖)谱系记录如下:
云应→浩 →均 →礼 →蕃 →全望→
延绶→成之→宗悦→凤仪→巩 →政 →
琢宦→文聪→应辉→玑 →缙 →孟日堇→
公信→真儒(字“庆云”)→维今→其圣、其贤、其辉、其耀、其英、其才、其爵、其禄。
其圣公生一子:安秀。
其贤公生三子:长秀、南秀、顺秀。
其辉公生二子:广秀、国秀。
其耀公生三子:海秀、连秀、凤秀。
其英公生一子:彦秀。
其才公生二子:棣秀、瑯秀。
其爵公生二子:哲秀、文秀。
其禄公生四子:魁秀、鹏秀、阁秀、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