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之我见
◎ 江西修水 古振鹏
时处和谐盛世,我国经济和文化步上前所未有的兴旺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精神生活所需,在中华民族传承美德“饮水思源”的感召下,人们对家族文化越来越关注与重视。各个家族陆续进行着编修家谱的工作。在民间已悄然地兴起了追根溯源的风气,各姓氏都在搜集、理清、完善各支世系渊源。
但是,由于历史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时局动荡、自然灾害、就业流动等复杂原因,使得人不停地迁徙,有些人暂居甚至是定居之后,还需为生计奔波。一代又一代的人无暇顾及记录衔接家谱。虽然我们的先祖很重视家史的延续记载,但也受前述种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只能是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进行一次较系统的家族资料整理。很多古氏族谱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这也使得寻根问祖变得异常困难。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人们寻根的脚步,因为每个家族中有家族意识的人都希望知晓自身的家史,很想弄清楚自己的支系源流,根在何方。古语云:根深才能叶茂。为了我们古氏家族各支系在今后寻根问祖的征程上走得更快更好。现根据我了解的家族中多年来寻根的经历,特提出一些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与实践。
一、有些家族的家谱保存得较为完好,对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在一般情况下,只需从祖先名字及祖先世系入手。若不知祖先名字,亦可从所知曾入家谱的祖父、曾祖、高祖辈向上逐代查考,如能与其他地方族谱记载的人名和世系链接、对照,那就可能找到根源。但是,对老家谱我们还须审慎,在无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切不可草率否定。同时又要避免盲从,因为较早的族谱特别是相隔时间较长时,有不少是凭老年人的记忆、口述、不完整的笔录进行整理后编撰而成的,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错误。我曾花十余年的时间对修水各支系渊源进行调查,不但发现不少乱、漏的情况,还有的支系在编修家谱时世系无法链接,受世俗偏见影响,觉得从中“断代”很不雅,于是对家谱进行了“移花接木”,使得世系混淆。类似我县马坳黄庄古大通支、何市松林古大護支就可能如此,这一做法使得宋以前分支祖错接而讹传二百余年。这种情况是在对该地开基祖进行寻根的调查中,从迁出原籍地的资料中发现后才得到正本清源的。由此可见,寻根问祖并非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任重道远。
二、首选方法一般从地名入手。
首先要搞清楚祖先迁出的老地名,再查清该地名现在的名称。老地名的知晓,有资料的可从资料中查,无资料可查的,找家族中年长的了解前辈口传。在实践中对地名的核对,主要是行政区划中县和乡镇,这些地名有的变化很大,至于基层的小地名基本上是沿用了老地名。在弄清楚了地名的基础上,再了解当地现在有没有本姓人居住。如有就有可能找到同祖宗亲或查到有关祖先的资料。然而现实中往往遇到即使有记载或口传,却十分笼统和含糊,如“赣南”“粤东”等无确切之说。幸好现有古氏文化研究专家古小彬宗亲主编的《古氏渊源暨分支》能提供极大寻查方便。但在此之前或无资料可查时,我根据自古以来人类生活规律,多数人以群居为主的特点,同一宗族通常是居住同一地方,过去如此,现在的农村基本上也是这一情形。从所知的大概方向寻找与了解那些地方有无我族本姓人居住,这样就大大缩小了范围,虽然花费时间会长一些,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完成夙愿。例如我县有原居黄港镇金盆村青凉古家,现仍居黄沙镇下高丽村陈风坳古家,他们都只知道开基祖是客家人,来自广东,其余一无所知,我就是用上述方法花了几年时间找到资料,从而解决了这两支的历史悬念。
三、要弄清楚祖先迁入的年代与大致时间。
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采用公元纪年。在此之前使用纪年做法,老族谱及有关历史书籍都是采用“朝代+帝王名号、年号+干支年数”。如“明太祖洪武二十年丁卯年”“清圣祖康熙五十年辛卯年”“民国元年壬子年”,对于那些没有确切时间,如“元顺帝至正年间”“清高宗乾隆年间”,就需要查找《中国历史纪年表》进行对照。在寻根过程中,搞清楚迁入开基祖是在什么朝代、什么时间,即使是一个大致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找到确切的地方,只要在同一地方生活的同一姓氏的人,能对上相同的年代,就一定是同一祖宗的后代。
四、世次中的“派号”(又称字辈)是很关键的依据之一。
派号是历史形成的民族传统道德准则中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概念,又是老祖宗为了后裔寻根问祖识别宗亲而产生的重要遗传。它的特点是只要顺着繁衍脉络即可清晰看出与分辨。凡一支系其祖先的派号相同,而且现在使用的派号也相同,那就毫无疑问可以断定,是同一祖宗的后裔。如果只是祖先派号相同,现在后裔派号不相同,那是由于迁徙后重新排列了世次,更改了派号造成的。由于字派诗基本上是以四言、五言一句为主,有的在时隔几十年之后进行续编家谱时重立字派诗。所以,只要祖先的上辈能对上几代的派字,也可以认定是属于同祖。当然,辈份相同的越多越对。如果遇到先祖失考、亲族失联,既无资料可查,又找不到遗迹可证的情况下,只能从所知辈份最大的先祖名字中留下宗族烙印痕迹,也就是找出“派字”,或许可以查出根源。
五、要有对家族事业的热心,更主要的还是在行动。
一个对宗族热爱的人,必定会关心家族事业,通晓本支本族的历史概况。然而有不少地方由于过去资料毁损严重,即使少数分支找到一些部分残存记载,但一般为断续不清,有的支系甚至还是历史悬念。像我地现况就是如此,这就使寻根问祖尤为重要,要想查清根与祖不能光挂在嘴上,就要去“寻找”,就要去“查问”,也就是必须有行动。在你已掌握一定资料或已经有了线索时,就要到有可能的地方去找去问,或通过已知渠道进行请教和收集资料等。古小彬宗亲创建的“中华古氏网”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但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还可以学到很多姓氏文化知识。当然,我们应该重视平台之外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只要把想法付诸行动,“根”可以寻到,“祖”可以问准。
周太王古公亶父是古氏家族的鼻祖,这是历史事实,也是各地古姓公认的,无论哪里的古氏老族谱都是这样记载的。全国各地的古姓都是这棵大树生发的万千枝桠,各地古氏族人在寻找近祖时,一定不要忘了这位远祖,否则我们就愧对祖先,愧对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