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成之的“恩”与“怨”
◎ 广东增城 顾海城
《弟子规》中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意思是说受人恩惠要常常记在心里,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念头要及时断掉,知恩图报之心要长存不忘,并努力落实到行动中去。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身心充实愉快!宋代广东进士第一人古成之乃是践行《弟子规》的典范。
“寰中有道逢千载,岭外观光只一人”。宋太宗雍熙元年,开科取士,朝廷只准广南东路(即广东省)推荐一人上京应试。古成之有幸选中,并考试第二名,学子张贺、刘师道妒忌他,便谋设陷阱,邀成之夜宵,暗投哑药,致使次日上殿唱名时,不能应对,错过了功名,事后被人察觉,劝成之申诉,成之反说:“司命者迟速有定,非人所与也。”3年后,成之再试,中第19名进士,成为宋代广东进士第一人。宋太宗得知成之当年曾被毒害之事,欲将其绳之以法,成之反救张、刘二人,说无此事。
古成之深知以怨报怨、怨怨相报,没完没了,所以两次放下怨恨与复仇,反而以恩报怨,可见成之气量之大啊!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学习古成之等先贤大德的胸怀、气量、宽容、包容,坚定不移地行“恕”道,努力化解一切怨恨,像弥勒佛那样“开口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容容天下难容之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高。
古成之不仅胸怀宽大,而且熟识民况,熟悉民情。他视百姓为衣食父母,以感恩之心执政,以惠民为本施政。他任青州益都县知县时,以道德教化及人格魅力,致使“不事刑罚而政令畅通”,他任战乱创伤“重灾区”绵州魏城县知县时,调运大米以济饥民,发药施医以疗民疾,救回数千难民。还竭力组织复学复产,自救互救,迅速恢复安定的局面。
古成之以“感恩、惠民”之心施政,政绩显著,而两袖清风,清政廉明,更受历代人赞誉。回忆与学习古成之,使我们悟得:为政者“常怀爱民为民之心、常存便民利民之意、常除坑民害民之祸”,应是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