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医院古金海用医学术语写《三国》
下午三时,走进古金海的办公室,他正在伏案写字。“下午稍微有点空闲,利用这个时间赶紧写我的下一本书。”古金海如是说。
写书,是文人作家的日常工作,古金海是一名医学博士,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江西省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忙于业务之余,学习理论以外,古金海喜欢读各类书籍。读的书多了,有自己的想法,按古金海自己的话说:“便觉得有话要说,有屁要放。”于是,他就开始写书。
读书破万卷
“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工作之余,没有别的爱好,不会打麻将,也不会下象棋,就喜欢翻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古金海告诉记者,参加工作后,他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了。
古金海涉猎广泛,他通读过世界通史、中国通史、法学本科教材、历史学本科教材和全套MBA教材,以及政治、经济等各类书籍。
1964年出生的古金海在上大学前看的书并不多,他说:“小时候书本不多,只有课本。”考上大学后,古金海走出大山,进入高等学府,专啃医学专业书。“因为这是自己的工作,关系到人的生命,要把业务做精。”
熟悉业务后,古金海开始涉猎各类书籍。“买书、借书,以前也去旧书店淘书,现在也会在网上看看电子书。”古金海说,此前他家的书有五六万册,多次搬家,丢掉了许多。
五六万册的书,古金海都一一翻看过。“读书破万卷,今并非难事,关键要掌握方法。”古金海将自己的秘诀透露:翻开前言、目录,大概掌握整本书的思想脉络,值得读的精读、细读,掌握性的可以快速、粗略地翻看。古金海说:“当然,管理时间很重要,毕竟我还有工作、各种杂事,要学会利用零散时间。”
趁着“三国”风 着手著书
古金海读书破万卷,但他看得最多的是史书。他说:“前几年兴起一股三国热,自己也跟着大伙儿凑热闹。读来读去,品来品去便觉得有自己的想法,觉得有话要说,有屁要放。”于是,在2009年的时候,古金海便开始着手著书。
白天要查病房,给患者看病;身为副院长,古金海还要处理一些行政事务,哪里来的时间写作呢?古金海说:“周末,以及做完工作后的零散时间都用在写作上。”
看书容易,写书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古金海告诉记者:“写一个战役,为什么要打,怎么打,除了政治原因以外,还要考虑地缘、经济、人口等原因。”
头脑中有想法,肚子里打好腹稿,但也会遇到瓶颈、“难产”的时候,每到这时,古金海就离开书桌,先放下,隔一段时间再写。“遇到‘难产’的时候放轻松,保持愉快的心情。写作不是我的工作,不是非得逼出来不可。”
借用CT方式描写人物
虽然古金海有话要说,但怎么说,书怎么写呢?身为医学博士,古金海说自己无法与作家、文学家相比。“如果正儿八经地写历史,肯定是不行的,我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兴趣。”古金海从影像科医生那里得到启发。
古金海借用CT断层扫描的方式,选取三国中的一个人或一件事,进行断层扫描,再用历史学、法学、政治经济学、地缘学、医学、心理学方法处理。从现象的交叉分析、综合分析中得出结论。他举例告诉记者,“‘诸葛亮之死——魏延之冤的结’,诸葛亮的死是CT片子上的影像,魏延之冤就是CT的结论或是诊断。”
正因如此,古金海将自己的这本书取名为《三国CT》。
此外,古金海还特意将古代的官衔用现代职务标志出来,所以,在他的书中能看到“作家”、“导师”、“组织部长”等词。并且,还有一些现代用词:“被牺牲”、“PK”、“医患沟通障碍”等。古金海说:“这样是为了方便现代人阅读、理解。”
2011年,《三国CT》出版,让古金海高兴的是,朋友们都喜欢看他的这本书。如今,古金海在着手写作另一本关于三国的书,预计需要两年时间完成。“我不是靠写书吃饭,这只是自己的一个爱好,顺其自然。”古金海如是说。
退休后希望回家种菜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金海没有在书中找到颜如玉和黄金屋,但他却通过读书寻找到了快乐。“只要有饭吃,我认为天底下最快乐的事就是读书、写作。”
古金海说,过了四十岁,每当静下心来,就想留下一点有自己风格的东西。“人到中年,人生态度也改变了,现在我的人生态度就是:开放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安静的灵魂。”在古金海看来,读书可以愉悦身心,增长见识;而写作能独立地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思想、见解,读书、写作,都能让他的灵魂变得安静。
“快到五十岁了,有空的时候我会想想退休之后的事情。”古金海说,2009年他在老家请人种了三十余亩杉树,每年都会回去看看那些树,心里很开心。“等退休后,我不愿意再当医生了,就回老家,安静地看看书,再整一块地种菜、养几只小鸡,当一个农民。”
采访最后,古金海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活得开心就好。写书是生产精神产品,对我而言,是一件能让心情愉悦的事,所以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
(摘自《江西晨报》2013年1月22日D08版,作者:罗昭淦 邓云珊)
(原载《古氏通讯》2013年2月总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