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远清:勤奋而快活的“独行侠”
古远清,广东梅县人。现为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台港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在海内外出版有《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台湾当代新诗史》、《香港当代新诗史》、《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当代台港文学概论》、《庭外“审判”余秋雨》等多种专著。
年届七旬的古远清教授堪称文学研究界的劳动模范。多年来,他勤奋笔耕,在当代文学批评史、台港文学研究、诗歌史研究领域上下求索,出版了著作近40部,可谓著作等身。其中,《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香港当代新诗史》、《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都是填补了学术空白的力作。他不抽烟,不饮酒,不打牌,不唱歌,喜欢买书,剩下的好像就只有爱好写作了。在饭桌上,他也常常眉飞色舞地谈文坛趣事。他吃饱了,就常常向还没有打算撤离的朋友说声“失陪”,迈着快步踏上回家的路,去写作。好像他的全部神经,只为写作而兴奋快活。有时开会,我与先生同居一室,相对而坐,听他谈台港文人逸事,谈他与余秋雨打官司的趣闻,谈“文革”旧事,谈着谈着,就发出哈哈大笑,真是人生快事。
先生好像是从研究“朦胧诗”开始切入港台文学研究的。他与古继堂先生并称“南北二古”。但这位“南古”先生的研究视野显然更加宽广。他的书,常常以大量引述鲜为人知的史料见长。由此可以看出他在批阅原始史料方面下的功夫之大。他曾经呼吁建立当代文学的“史料学”,这显然是针对那些喜发空洞“高论”的现象而发。而他自己,除了能够从原始史料中发现新的学术生长点以外,也注意在专著中穿插些文坛趣闻,使专著增添一些活泼的气息。此外,他还兴致勃勃写出“笔记体”《野味文坛》,披露文坛趣事,还文坛以生动、有趣、泼辣的原形,在《文学报》上连载,也颇得好评。
在今天的学界,古先生还是一位“独行侠”。他研究港台文学那么有名,但他所在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学研究所不仅没有“梯队”,甚至连助手也没有,就他一人在那里支撑(因此,他有时也因为自己一直没有带研究生、没有培养接班人而感到遗憾)。他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也不找关系,“出书也不交钱,还有稿费”。这当然与他的研究别开生面有关。研究之余,他余勇可贾,单枪匹马向大明星余秋雨叫板,以至于余秋雨将他列为自己的“四大对头”之首――所谓“古(远清)、余(杰)、萧(夏林)、沙(叶新)”。一时间,文坛风生水起。以古先生翻阅原始史料的功夫,对手很难招架。每逢开会,古先生都会从他随身带的那个鼓鼓囊囊的皮包里翻出他发现的史料,滔滔不绝谈他与余秋雨打“笔墨官司”的过程,谈自己的支持者的声援和策应。我注意到他谈着这一切时是那么兴奋,好像不是在打官司,而是在谈一桩有趣的文坛轶事。他的笑声是那么地爽朗,富有感染力!他是一个快活人!
有一次,我问古先生是否经历过磨难,先生答曰:“当然。‘文革’中我收到过一张‘五一六’的传单,就交了上去。没想到后来整‘五一六’,报案人竟成了作案人!就莫名其妙把我打成了‘五一六’分子!把我关了起来,关了半年。还逼我老婆和我离婚。还好,我老婆拒绝和我离婚……”这样的遭遇,先生谈起来声调平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生的夫人一直是他的贤内助。“我的全部稿子都是她打的。书出版了,文章发表了,稿费全归她。”
这,也是一则文坛轶事吧!
(来源:《湖北日报》2012-09-04,作者:樊星)
(原载《古氏通讯》2013年2月总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