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昭平县民情风俗
撰文:古冬凑
1、节庆祭祀
祠堂祭祖每年一次,时间一天,风雨不改。黄姚街古氏天佑公祠在正月初四。古氏宗祠在十月十八。古氏宗祠的祭祖每年小祭,三年一大祭。由于它是台湾古氏宗亲倡议并出巨资重建的,所以,大祭年,台湾和广东宗亲派代表到来参加祭祀盛典。封建社会,祠堂有蒸甞即田地出租。蒸甞收入,用于维修、看管人员的补助、祭祖仪式、宴席、演戏等费用,还设立奖学金(稻谷),奖励考上县学、大中专的学子。平日出租祠堂添置的炊具、碗筷、桌凳。近年,祠堂有门面出租,有广西古氏宗亲基金会。祭祖日,广西宗亲在该祠堂升有宗亲神牌位的才参加祭祖,邻省没有立宗亲神牌位的一般算是出于礼节参与祭祀。祭祖活动和工作安排紧凑。在前一日,祠堂理事核算一年来收支,议定祭祖事项,分工负责下厨、接待、登记和宗亲香资的张榜公布,公布一年来收支。祭祖仪式。猪、牛、羊三牲等祭品陈列祭案。点燃蜡烛香。衣冠楚楚的祭拜者横向列队,由长辈、名望高的人士和理事站立前排,其他站后排。气氛庄严肃穆。祭拜者轮番向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祭祀时仪式开始时,但见祠堂内外,人山人海,唢呐声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瑞狮起舞。祭拜人员肃立,听司仪号令,听读祭文,三跪三拜,然后上香点蜡烛。与此同时,鸣放礼炮,震天动地,即燃放大铳即装满粉硝铸铁的筒炮和鞭炮。四台或六台狮子腾跃舞动。场面热闹非常。祠堂内外硝烟弥漫,香气缭绕,人声鼎沸。庭院内外满地是鞭炮红纸的碎片,美其名曰满地红。随后,陆续到来的宗亲,自由上香点蜡烛、祭拜。祭拜结束,宗亲合影留念、观看演戏。与此同时,各地理事人员聚集开会,公布此次祭祖工作事项,商议今后计划。
解放以后,祠堂没有蒸场,所以,维修、看管人员补助、祭祖仪式、演戏等费用,靠宗亲捐资和按人口交纳香资来支配。参加吃酒席的要交纳餐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免费资格,为此,宴席多者上百桌,少则几十桌。二0一二年冬祭,参加祭祀活动的宗亲享受免费用餐,为此,宴席将近二百桌。
看完演戏,宴席开始。宗亲欢声笑语享用丰盛的喜宴。这天家族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像过节一样,张灯结彩,神台香烛长明,设酒杀鸡作食。第二天,理事会公布祭祖收支,祭祖活动才告结束。
每逢节日,各家各户带祭品到祠堂祭祀祖先,方可回家吃饭。大年初一要带祭品到祠堂祭拜,燃放鞭炮,祈求先祖保佑合家幸福,六畜兴旺。新婚夫妇结婚之日要到祠堂祭拜先祖。
2.生活习俗
黄姚古氏人家热心公益事业,架桥修路、修井建庙,慷慨解囊,尽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之义务。生活讲究勤俭持家,勤劳简朴。宴席排场不攀比。贵客稀客到来,则惟恐招待不周。为长辈客人斟茶、添饭、斟酒,但不劝酒。小孩吃剩的饭食大人要帮吃完。祖辈(包括叔祖、堂叔祖)在世,儿孙生日不能办宴席。族中人和外姓人办喜事不接到请帖和通知,不去赴宴和恭贺。不办小孩升学酒。族中事务(包括各家各户房屋、地产纠纷)由叔公大伯商量解决。考上科举和大学的在祠堂升挂旗帜,受到嘉奖。祠堂设立奖学基金,奖励每年科举高中者。一旦有人办丧事,全家族的宗亲和邻里邻居都主动出钱出力。非亲属的外姓人办丧事,也要送去一个叩头封包,以示吊唁和对其亲属的慰问,但不参与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