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象宿楼
古小彬 整理
象宿楼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源城镇上角更楼下。据清朝道光《广东通志》记载:“象宿楼在(河源)县北,宋端拱初古成之登进士,同科28人,时称二十八宿,乡人荣之,为建此楼”。原楼早已荒废。现存象宿楼是清代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建筑为硬山顶,砖瓦结构。
据《东坡寓惠集》记载,苏东坡贬惠期间,曾到河源访贤觅迹,写有一首咏《象宿楼》的诗:
天高环列宿,地胜耸层楼。
共羡凌云客,齐晋折枝俦。
姓名题雁塔,气象在瀛州。
故址徘徊处,萧萧碧玉秋。
古成之,生于五代南汉,原籍河源县,后迁居广州增城。宋雍熙元年(984年)科举考试,本已高中第二,受陷害药哑,不能廷对被斥出。三年后即端拱元年再登第。此科较严,只取进士28人,时称二十八宿。古成之因是宋初岭南第一个进士,故《广东通志》称:“成之以文为南粤倡”。曾任青州益都县令,校书郎和四川绵竹县令。
象宿楼属公有建筑,非古家私有,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因朝换代改,乏人管理而荒废。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广东省五华县古煌营长驻兵河源时,按照保存的古迹,上报县、省行政单位批准进行重修。当年八月修复竣工,遵照指令绘图片、列财产清册,呈交河源县政府接管。时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为象宿楼题联为:百粤首探花,真君象宿;千秋存古迹,我也关怀。
一九八六年三月一日,河源县人民政府颁布《1986(12)号文件“关于公布我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的有十四个单位,象宿楼排在第三。
又据“河源日报文史工作室”的博客文称:为庆贺岭南首第的诞生,“乡人荣之为建”象宿楼。象宿楼在今河源市上角更楼下,1986年河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今已不存。
二十八宿,是黄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星象总称。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古人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28宿分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重要创作。
四象分布于黄道和白道近旁,环天一周。每象各分七段,称为“宿”,总共为二十八宿。它们是:
东方苍龙之象,含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南方朱雀之象,含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
西方白虎之象,含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
北方玄武之象,含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
左起:古达清夫妇、古小彬、古小玲、古战林、古国颂,在河源市古成之纪念馆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