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举人佬古作舟传奇
撰文:古西岭
河南省襄城县紫云镇古庄村世代流传着举人佬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古作舟,清代举人,元朝兵部尚书古奉宁的第七代孙,他一生勤奋好学,为人正直,效祖崇德,躬亲乡里,被襄城人历代颂扬。
古作舟小时候家庭十分贫寒,七八岁时就要跟大人一块跑很远的路到孙湾拾柴,然后将拾到的柴草挑到城里卖钱换些米面维持生计。孙湾有个小私塾,私塾里有个姓付的先生教几个孩子上学。付先生学识渊博,心眼也好,经他教的学生大都进步很快。
因为这个私塾就在路边,是古作舟他们拾柴的必经之处。古作舟爷俩拾柴下山总是在这里歇歇脚。六七岁的孩子正是学龄儿童,每每走到这里就迷上了读书,柴挑子一扔就跑到教室门口认真看,仔细听。
古作舟的父亲虽说不识字,但也知道识字有用,心想孩子有这心兴,就由他吧,认两个字总比一个不识强。于是每次在这里能多歇会儿就多歇会儿。
古作舟得住这个条件也就能多站就多站,能多学就多学。开始是光看光听不吱声,后来索性跟着老师用手数笔顺,随着学生朗读课文。这一来便引起老师的注意。
付老师看这孩子虽骨瘦如柴,却明眉大眼,很有精神,逗人喜欢,便把他喊到自己的住处,先是询问他姓甚名谁,家住何处,然后问他站在门口听书有啥收获。古作舟都一一回答,当古作舟谈到他已经记住了老师讲的知识时,老师就随便对他提问。
不管老师问他诗文,或是问他字词,他都对答如流。付老师越发对他感兴趣,问他愿不愿在学堂读书,古作舟说:“愿是愿,就是上不起。”付老师说:“不妨事。我可以给你大人说。”随即让古作舟叫来他父亲。
付老师给古作舟的父亲谈了很久,主要是说上学的好处,孩子很有潜力,耽误学习很可惜。同时也承诺让古作舟上学不收学费,不买书,练字老师给他找废纸。孩子上学只带些干粮,老师供应茶水。作舟爹当然高兴,欣然答应。
就这样,古作舟从第二天起便正式上学了。付老师给古作舟创造了各方面的优越条件,讲课随着他的接受能力决定快慢,在时间上也不像对待其他同学,只要东西学会,既可晚来,也可早走。
古作舟读书如同喝书一般,开始几天还和其他同学一样一同上课,一同下课,后来因为东西掌握得快,给老师背罢书,他就跑山上再拾上一担柴草。就这样,只花相当别人一半的时间,便把五经四书读个包本,书中内容不但背得烂熟,而且对字词段章还都能解释,能够举一反三做出文章来。
几年过去,上边举办科考,古作舟考中了秀才,接着,又考中了举人。考上举人时是开封来人报的,据说那时的报子都是掏钱买的,报子知道古家历来是官宦之家,满以为给这家报信能挣一头大钱。但当报子从襄城城西乘船渡河时却大为失望。
那天报子在船上打听古作舟住处,正好问住古作舟邻村的一个乡绅,那个乡绅说:“这回你可要赔钱了,古作舟是个穷人,家中仅有两间草房。”报子一听,嚎啕大哭,说家中还等着用这报信钱还账呢。
最后,还是这个好心的乡绅送盘缠打发了这个报子。
经付老师调教的古作舟不但学业优秀,而且品德高尚,中举之后,他始终保持勤俭传统,尤其是崇尚古奉宁、古启先、古起都等先祖的高尚品德,从不居功自傲,不沾沾自喜,而是谦虚谨慎,体贴乡亲,方圆左近群众无不翘首称赞。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大儿子也勤奋好学,潜心钻研学问,从而取得很大进步,也考上了秀才。古作舟甚为高兴。
但是,他的二孩子却大不相同,整天游手好闲,从来不爱读书。同时还经常依仗老子名气无恶不作,惹下的祸端古作舟不得不为其收场,弄得古作舟整日哭笑不得,不管怎样劝解都无济于事。
不但如此,他还一心二心想当地保,他这个孩子当地保只有一个动机,欺压百姓,榨取钱财。
古作舟死活不同意,但他的二儿子却一意孤行,最终还是收买上级当上了地保。当上地保后他更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吃喝嫖赌,伤风败俗。在此情况下,古作舟百法使尽,也解决不了问题,无奈之中便悬梁自尽,了断了生命。
古作舟死后,古氏家族捐钱捐物将他埋葬在古家祖茔,后来人们都称他的坟墓叫举人佬墓,称他的故事叫举人佬的故事。
-----------------------------------------
公众平台:古氏文化播报
执行编辑:古小彬 18926420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