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拜祖 激励发展
——中华古氏2015’寻根之旅取得圆满成功
◎ 文/ 古达清 古细强 古小芳 古召锋 图/ 古战林 古建华
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受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古焕坤宗长、古达祥会长以及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古秋来会长的指示,由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策划,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主办,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深圳理事会执行会长古小彬老师执行落实的“中华古氏2015’寻根之旅”第一阶段(8月3日-9日)已经圆满成功落幕。这是古氏宗亲首次大规模的北上寻根祭祖活动。成员由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五华理事会、六世祖文物保护理事会、定南理事会、玉林理事会、湘赣古氏宗亲会以及广州、梅州、东莞、钦州、荆门等地36位宗亲共同组成。古小彬担任团长,玉林理事会理事长古安强、深圳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古达清担任副团长。
第一省站——陕西省
“寻根之旅”的36人,因为各宗亲的出发地不同,飞机、火车、自驾轿车并进。
8月3日,各路宗亲们先后抵达陕西的“长安”,蓄势待发。也许我们的寻根拜祖举动感动了苍天,抵达西安的当日,西安暴雨倾盆。据当地人说,这是近几个月来的第一场豪雨、喜雨。小彬老师也笑着说,古氏宗亲们寻根孝心感动上天,这是上天为大家接风洗尘呢!
8月4日,风和日丽。我们从西安市出发,向着宝鸡市岐山县前进。
一路上,天公为我们拉上了一层“薄纱”,把炎热的“骄阳”隔开。大地的气温显得清凉了许多。微微的清风,抚慰着我们。似乎向大家祝福:善良的古氏后裔们,愿你们一路顺风、一路欢乐!
我们到了岐山县京当镇,当地的一位老人热心地为我们作向导。
古氏鼻祖周太王陵
到达岐阳村的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周太王陵——古公亶父陵前,在拜祭的同时,岐山县京当镇吴镇长与文化站张站长,闻讯赶了过来,对于我们寻根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与团长古小彬、副团长古达清等人进行了亲切友好地会谈。拜祭周太王陵后,在吴镇长、张站长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三王庙”(周太王、王季、周文王)。我们一行人认真听了吴镇长和张站长介绍周太王陵以及三王庙现在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并和镇长交流互动了发展意向等等。但遗憾的是,在参观祭拜过程中发现三王庙只摆放了吴姓祖牌,却没有咱们古姓的。吴镇长认真听取了小彬老师的“建言”:在原来文化布展的基础上,增加古氏及古公亶父后裔的其他姓氏人文历史……
岐山县京当镇吴镇长(左1)等当地领导与宗亲交流
在陕西期间,大家抽空参观了扶风法门寺、“贵妃出浴”的“华清池”、“西安事变”行辕,以及世界第八大奇迹——秦皇陵与兵马俑。
在临潼参观“华清池”景观时,古小彬老师向大家提示说:宋朝文学家古成之的散文名作《汤泉记》中写道:“彼不闻南北临潼汤泉,乃在其西,炎州余水,未必皆然,即地性之说,固为失之。……临潼之水,在开元、天宝时最为知名,恩幸宠遇,震耀一时。……”文中所提“临潼汤泉”就是这里。
咦,经古小彬老师的提示,不经意间将名胜古迹与古氏名作联系在一起,真的很受益!
8月6日早上,大伙都收拾好了行礼,乘上大巴往陕西边界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行程,来到了陕西黄陵县桥山,拜祭了人文始祖——黄帝陵,并参观了轩辕庙,了解黄帝文化,观看黄帝陵的锦绣山河。奇怪的是,黄帝陵对面的山顶能看见的几公里都是象水库坝顶那样平坦,不像其他山峦那样起起伏伏,而且站在陵墓前河流看不到出口,感觉这风景的确很壮观。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这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的《黄河》诗。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带着神秘色彩的描述,中国母亲河——“黄河”让我们魂牵梦萦。6日下午,我们在祭拜了人文初祖黄帝陵之后,按照原计划前往参观位于黄土高坡的陕西省宜川县与山西省吉县交界的黄河壶口瀑布,据说,壶口瀑布是黄河上惟一的瀑布,因状如壶口而得名。
我们下了车,还没有进入壶口瀑布观景区,老远就听到有游客在兴奋地尖叫。我们也紧随着团长古小彬、副团长古安强、古达清的步伐,按耐不住喜悦的心情,加快前行速度。小彬老师还告诉我们:第四套人民币50元的背景,就是这黄河壶口瀑布。
耳熟能详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仿佛还在耳边响彻,哇,黄河,我们已经来了!我们从老远老远的南方来看你了!
来到壶口瀑布边上,发现滚滚黄河水,奔流直下,犹如万马奔腾一般,汹涌澎湃,原来黄河在这里,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喧声蔽天。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我们被这壮观景象惊呆了,兴奋极了,个个忙着不停地拍照,相机、手机,单照、合影,忙得不亦乐乎。随行的古战林、古安强、古建华等宗亲,也不厌其烦地为需要拍照的宗亲们留下美好的镜头。在一些最佳拍摄点,因为要为宗亲们拍照,他们一站就是七八分钟,飞溅起来的黄河水,湿润着他们的周身,我们开玩笑说:这下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是的,不单单是战林、建华几位摄影宗亲的衣服“黄”了,我们的头发、脸颊、手臂、手机、衣服、鞋子,样样都“黄”了。黄河是有情有义的,飞瀑产生的水烟,潇潇洒洒飘向我们,就是她为每位游客毫不吝啬馈赠的“黄土情怀”。
第二省站——山西省
8月7号一早,在山西省临汾市宗亲古迎民、古为红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临汾市金殿镇东靳北村,与当地古氏宗亲进行联谊。
小彬老师说,为了寻找祖根,他先后于1995年、1996年来到临汾寻根,1995年第一次前来时,多方探听没有找到古氏居住地,因盘缠即将用尽,经不起折腾,只好打道回老家江西。直到第二年,稍稍积蓄些盘缠后,第二次来到临汾,苦心人天不负,多方走访,总算找到了自己的亲人——金殿镇宗亲,当时接待他的古文俊先辈,就是古为红宗亲的父亲。
在临汾市金殿镇东靳北村古氏家庙旧址前留影纪念
金殿镇是《古氏族谱》所载“河东平阳”的县城所在地,也是南迁古氏一世祖云应公的原籍地。
我们初抵目的地,受到了当地宗亲们的热情接待。当地村民非常淳朴,待人热情,在入村口挂着醒目的欢迎横幅,宗亲们脸上笑容乐开了花,不断地招手向我们示好。
大家相聚在迎民宗亲家里,就如何成立当地理事会与重建当地祠堂(当地称家庙)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交换了意见。继后,迎民、为红、新明等宗亲陪同我们走访了村庄,参观村容村貌及古氏家庙遗址,了解当地生活情况、民情风俗等。
金殿镇镇长和东靳北村支部书记、村长等,参与了我们的联谊活动。
告别“东靳北村”,我们参观了临汾市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明朝移民点,了解移民历史背景,解读根文化。
小彬老师告诉我们,当前90% 以上古氏家族,都是以临汾市作为自己的“根”,其中唐朝南迁的云应公这一支系,毫无疑问是根在临汾了;而明朝迁到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一带的古氏,祖籍也在临汾市,并以官方设在临汾市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的移民点作为标志,迁移的也是临汾周边的各县市居民。归根结底,“古氏之根在临汾”!
第三省站——河南省
8月8号,进入寻根之旅的倒数第二天,我们的行程来到了河南省的新安、义马。
据闻,河南省新安县暂未发现有古姓人家的聚居点,只有渑池、义马两地的宗亲还坚守着故土。小彬老师说:旧时“新安郡”包括现今的洛阳、渑池、义马、新安、宜阳等地,在南北朝、隋朝、唐朝,新安郡古氏人才济济,史书详载,蔚为望族。古氏的“新安堂”即发祥于此。
与渑池县、义马市古氏宗亲合影留念
在义马市,得到了义马、渑池两地政企各界古氏领导及村中族长、村委领导等的盛情接待,在“交流座谈会”上,宗亲们都畅所欲言,热情洋溢,各抒己见。我们认真听了义马市古世学副市长、义马市工商监督局古聪敏副局长等关于渑池、义马古氏宗亲的源流、人文、人口、民情等的介绍,古宁炽名誉会长、古胜煌名誉会长、古小彬会长、古安强会长、古能晖副会长、古达清副秘书长等也向在座宗亲分享了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近几年来所做的宗族工作,以及在陕西、山西寻根谒祖的最新情况。当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定南理事会古佛祥副会长用客家话发言时,古小彬老师微笑着问河南宗亲能否听懂?并介绍说:“佛祥会长讲的客家话,就是咱们老祖宗的中原官话。因客家民系在漫长的迁徙历程中,至今还保留着祖籍地的语言、风俗等。”宗亲们还围绕着如何加强交流、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壮大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的旗帜等问题,进行的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共同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愿——“古家人越来越团结,古家事业越来越辉煌”!
在武陟县前牛村古氏宗祠前留影
8月9日上午,在武陟县前牛村古氏宗祠管委会古荣善、古绍宾、古成祥等宗亲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武陟县文物保护单位“古氏宗祠”,并以广东五华的祭祀礼仪虔诚拜祭祖先。继后,在当地宗亲的陪同下,走访了当地宗亲,参观了有“黄河故宫”之称的黄河第一观——嘉应观。
七天行程在开心愉快、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将旅途中的喜悦、感动、震撼都牢牢记在心中。途中,团长们时刻不忘对年岁大的世贵、亮楷、正楷、佛祥四位宗长予以关心,安排宗亲一对一加以照应。大家一路欢歌笑语,平安幸福圆满成功完成此次寻根之旅活动。宗亲们通过对古氏发源地、南迁古氏祖居地、古氏新安堂发祥地等地进行“寻根拜祖”活动,既对中国人文史、古氏渊源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根文化”意识,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爱国爱家的教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