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凤潭在贵州
◎ 深圳 古紫勇
摄影家古凤潭和他的作品集《古凤潭摄影艺术》
1955年5月,古凤潭毕业于辽宁本溪卫生学校,同年,统一分配到贵州省镇远县青溪卫生所工作。他四十多年一直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酷爱摄影艺术,通过摄影作品宣传贵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教子有方,三个儿子成长为当地有相当影响的有用人才。
1955年8月,镇远县城爆发全国最大的麻疹流行,古凤潭被抽调参加扑灭疫情的工作,在药品奇缺,婴幼儿死亡率非常高的情况下,其坚持吃在街头,不分昼夜,劳碌奔波,住在重病人家中,饱受蚊虫叮咬,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控制和扑灭了疫情。
1956年6月,担任县巡回医疗队队长,带领二十二名队员。当年漂溪区、都坪乡痢疾流行,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民谣:“八月谷子黄,摆子鬼上床,十有九人病,无人送药汤。”稻谷烂在田里无人收割,疫情惊动了中央,临危受命,药品同样奇缺,只得用土法草药治疗。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他徒步走遍了镇远县90%以上的自然村寨,边防边治,群防群治,挥洒出许多艰辛和汗水,饱尝了人间艰苦,至1957年8月基本消灭了痢疾。贵州省卫生厅、国家卫生部分别在贵阳、北京召开了抗疾专业会议,古凤潭会上受到省卫生厅及国家卫生部的表扬。
1959年9月医院搬迁到凯里,古凤潭受命接收并组建镇远县人民医院,病床由原来的30张扩展配备为80张,工作人员由原来的13人增至50余人。由卫生厅指派省卫生厅党组成员、省流动医院院长张志增(原彭德怀元帅私人医生)带领18名医师协助县医院的建设和开展医疗工作,内儿科由古凤潭负责,业绩显著。1959年12月,他陪同县委书记陈日英调查水肿病情况,提出三条意见供其研究并被采纳,控制了水肿病的迅速蔓延,镇远县是全国水肿病死亡人数最少的县。
1962年12月,调到青溪区医院任院长,曾主刀与国际红十字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教授、中国心外专家、遵义医学院院长叶兴杰同台手术,对其娴熟的操作得到了专家的赞许。
1973年调至县医院任内科副主任,1976年任县肿瘤办公室副主任,期间执笔编《贵州省镇远县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汇编》一书,震动了省内外业界人士。1978年10月撰写的《苦参碱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论文,在贵阳医学院获得一等奖。
1981年5月5日,古凤潭突发下肢瘫痪,消息传出,自发赶往探视的群众数以万计,前所未有。
1989年6月,任镇远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创建了对一些痢疾的诊断和治疗的理念对脑溢血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受到当时贵州省人民医院老干科杨主任的充分肯定。
古凤潭自,1955年开始征兵工作起,连续担任县征兵体检连长,从未出现差错和退兵,受到中央军委总政总参颁发的纪念章一枚;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受到中央军委、卫生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古凤潭是中华医学会贵州医学会会员、中国红十字会会员。
由于平时酷爱摄影艺术,在忙中偷闲拍摄了五千多幅作品,特别是退休后一发不可收拾,为宣传、推广黔西南的旅游事业前赴后继,并于2013年编印了《古凤潭摄影艺术》一书。
古凤潭夫妇生育三个儿子,由于平时重视对儿子的培养教育,三个儿子均能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好学上进,学业有成。大儿子古亚平,毕业于贵州工学院水利水电专业,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水利专家,任黔西南州水利局局长兼任党委书记,七届、八届的党代表;古亚平妻子王洪光,毕业于贵州工学院水利水电专业,现任州政协常委、州人大常委、州工会主席、州人大常委会教科文主任等职,七届、八届的党代表。二儿子古波,贵州警察学院本科毕业,现任黔东南的交警支队政委(副县级)。三儿子古鹏,毕业于贵州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本科学历,历任贵州省丹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现任黔东南第十一届政协副主任、州政府州长助理、中共州政府党组成员;古鹏妻子刘正秀,现任州老干所所长。古凤潭的孙子古樊佳(古亚平之子),1982年3月出生,毕业于廊坊导弹学院指挥专业,在校期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优秀学员奖章,2003年10月获全军英语比赛第一名,硕士学位,2012年5月1日升任少校营长职务。
古凤潭热心事业、热爱人民、酷爱摄影艺术、关心教育子女成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014年在凯里举办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古凤潭摄影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