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人物研究
古公亶父是商朝末年著名的部落领袖、贤君,虽然是古、周、吴、蔡、郑、柯、何、韩、曹等众多姓氏的共同祖先,但姓氏学专著中只有古氏的起源,直书“古公亶父之后”。本期选载狄龙先生《古公亶父的民本思想》,向你解读的不是各个姓氏的起源历史,而是将古公亶父“自豳迁岐”前后对国家观念和民族立场,归纳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就是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透射出古公亶父的崇高智慧及闪闪发光的人权思想。
他出身名门,家世显赫;他一生热爱祖国,奉献祖国;他为人正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生活简朴;他医者仁心,为人师表,淡泊名利;他一生以裘法祖院士为榜样: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他活着,是医生的榜样;他去世了,留下了做医生的标准。他就是《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古鸿声》。
他,16岁当上地下交通员,上战场上海岛上高原40多年。《全国战斗英雄古兴逝世 毛泽东曾邀其赴中秋晚宴》,讲述了英雄古兴非凡又“平凡”的一生。
人物风采
怎样做学问?每个学者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古风认为,学者不能从书本中来又回到书本中去,只做纸上的学问;而是要将书本与现实相结合,提出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本期精选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吴楠《古风:以扎实学术研究担当现实》和作家李世心《与古风先生的笔墨情缘》两文,让我们对这位在学术问题与学术观点上,坚持真理,挑战权威,曾与钱学森、刘再复、邓福星、刘晓波、王振复等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商榷的“全国意境研究的带头人”古风教授,有一个深层了解,发现他数十年来,不仅做着书本上的学问,也一直发扬着直面现实的担当精神。
源远流长
古风教授1997年在为《古氏渊源暨分支》撰序时提到:“地名也是历史的‘活化石’”。本期特稿《江西修水古家巷》,讲述着清朝修水县“九井十八巷,巷巷通街上”中古家巷历史风云变化,尽管古家祠堂于1949年解放时由人民政府收归公产,后来又被拆改建民居,但古家巷上的门牌号,仍昭示着我古姓族人在修水县城曾有一席之地,也是修水古氏后人泯灭不了的历史记忆。
《梅州客家古氏祭祖》的作者是北方人,从她珍贵的经历中,流露出对客家人孝亲敬祖之举的敬意,同时也提醒世人“时刻不忘祖辈风范,这或许就是文化延续和光大最值得赞叹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