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风先生的笔墨情缘
◎ 李世心
陕北有座狗头山,山上皆石头,相传为女娲炼石补天时所遗。远眺之,如狗头,坐拥一方,雄视千里;近观之,似仙阁,悬崖百丈,奇崛险峻。此山无奇树陪伴,无秀水偎依,无香花异草点缀,无名刹古寺辅佐,乃一平常山头也。然登临山顶,绝飞鸟,近青天,瘦黄河,小天下,亦有一番别趣矣。
古风先生即出生于狗头山下,成长于黄河岸边,读小学,割猪草,饿肚子,度过了十多年穷苦日子。后来便走出大山,求学问道,溯学源,把文脉,口诵诗文,笔织云锦,蜚声于文苑,闻名于学界。
拨乱反正之始,国家恢复高考,先生一鸣惊人,进入名校。长安乃千年古都,秦砖汉瓦,古风懔懔,温润之玉再经桂熏兰陶,愈发钟灵毓秀,光彩照人。后经转益多师,反复砥砺,学富五车书,报效家乡人,因而学成归来,在延安大学执教。
从此先生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孤处陋室,极目天下,频频在国内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与学界对话,崭露头角。与此同时,撷日月之灵秀,纳风物之精华,创作锦绣文章,放飞山中凤凰,接二连三地发表论文。为了更好地寻求发展平台,二十世纪末,先生应聘携家南下,走上了繁华富庶、才子云集的扬州大学讲坛。
说来惭愧,我虽与先生同乡,曾同在一方蓝天下,同饮一脉清泉,但迄今尚未得赌先生之风采。我闻先生久矣,而识先生、仰慕先生、神交先生,则完全依赖于文字,得益于一段令人难忘的笔墨情缘。
不过,我曾一睹先生照片。先生身材不高,单薄柔弱,然眉宇间灵光闪烁,目光炯炯,浅笑微微,一脸忠厚仁义之相。还曾于网上观其教学视频。先生身着便装,老成持重,落落大方。一开口,以家乡方言为基调的“醋溜普通话”,便令人忍俊不禁,倍感亲切。
方志成败半人物。我在主持编纂家乡地方志征集本籍人物资料时,收到了来自江南水乡的厚厚一叠邮件。当时,我收到的资料卷轶浩繁,精英荟萃,但若论完整、规范与得体,非先生莫属。内中还附有一笺及明信片,信为16开雪纸,字近行楷,工整娟秀,言辞恳切,春风拂面,署名处还盖有精美的私章。心中默叹,有如此严谨的治学态度,焉有不可为之事哉。果然,从资料得知,先生术有专攻,教授古代文论,在美学研究方面造诣深厚,为现代意境学奠基者之一,著有《意境探微》等书。
我虽大半生舞文弄墨,为人捉刀,但苦于非科班出身,胡乱涂鸦,难成大器,若得先生指点,也许会有柳暗花明之日。于是,冒昧与先生电话联系。不料,先生不仅寄来了自己的著作,并有厚厚三册《古氏文集》,内中仍附有信笺,且以“兄”呼我。对此,我既惊喜又羞惭又感慨。喜的是,我幸获春韭夏荷,秋藕冬梅,得以匍匐先生门下,聆听先生的教诲;羞的是,先生年长于我,而竟以兄呼我,其儒雅谦和,学者风范,令我汗颜。
壬辰年秋月,拙著《秋雨无声》付梓之际,我在第一时间即想到了先生,并惴惴向先生电话求序。我知先生教学任务繁重,又带有研究生,还须与学界同仁交流切磋,分分秒秒,贵若黄金。不料先生闻言,呵呵一笑,慷慨允诺。一月后,序文寄至。从序文可知,先生竟将拙著仔细披阅,耐心评点,且入世论文,以文论道;出世论人,以道喻世,林林总总,洋洋洒洒,花团锦簇,流光溢彩。虽然字里行间不无溢美之辞,深感诚惶诚恐,受之有愧。然而,先生一举,点石成金,寻常饭食顿为美丽佳肴,下里巴人立为阳春白雪,实在无愧于文论家之称誉也。
2012年,先生向我修书说,经他推荐,曾在家乡行医的扬州籍陈宏如大夫被评为“扬州好人”,并被扬州市政府申报“中国好人”。要我将此事向延长县政府汇报,希望对陈大夫在陕北工作期间的先进事迹予以宣传,玉成此事。陈宏如大夫在延长县家喻户晓,有许多传奇故事,当之无愧。我当然乐行其事,尽力照办。后来,先生妻弟来延长主政,担任县长,为我的顶头上司。有同事撺掇我求先生修一荐书,以谋求升迁职位。我说,我与先生为君子之交,先生又是大雅之人,我岂能以此等腌臜之举,玷污先生名声。同事哂我“迂腐”,我一笑置之。
就这样,先生将我视为乡间故旧,我将先生引为远方师友,相互鸿雁传书,电波慰情,神交渐频,相知日深。虽然悉为笔墨交情,寡淡如水,然而灿若云霞,圣洁如佛。
先生以审美之目,求索之心,畅游书山文海,历览古今中外,文心雕龙,诗眼琢凤,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激浊扬清,拨乱反正,位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成果甚丰,在学界具有广泛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性”问题尚为似开又禁、似禁又开的险区,而时在读大三的先生即见人所共见,言人所不言,撰写了《关于“人性”问题的初步探讨》一文,深刻揭露和鞭挞了将人性等同于阶级性的荒谬论点。1995年,先生在深圳召开的首届国际美学会议上发言:“21世纪是比较美学的世纪”。一言既出,掌声雷动。会间,众多代表索要其文。国际美学学会主席格兰·荷米伦、芬兰美学家S·索尼娅及台湾的姜一涵教授等给予积极肯定,表现出浓厚的学术兴趣。北京大学的阎国忠教授感慨:“古风教授在陕北山区治学,却能钻研学术前沿问题,是很可贵的。他提出的问题相当有质量。”1999年,先生初到扬州,便以主人翁姿态,以建筑美学为视角,以前瞻性的眼光,结合扬州的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观照扬州的城市建设,撰写了《园林城:美化扬州的新思路》一文,提出扬州的城市建设不能模仿别人,而应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园林化”为目标,将园、水、桥、绿、洁等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独一无二、具有世界性的新扬州。此论一张,举城哗然。扬州市政府将论文印发各有关部门参照执行。苏泽群市长还率领有关负责人,亲往扬大与先生座谈,并吸纳先生为扬州市地方专家咨询组成员。
先生孜孜不倦,辛苦耕耘,论文经常见诸于《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学术月刊》、《外国美学》、《文艺报》、《光明日报》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报刊。一些论文还被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学报刊发。也曾先后应邀赴深圳大学、广州师范学院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作专题学术报告。
不过,在学术问题与学术观点上,先生坚持真理,挑战权威,言之凿凿,论辩滔滔,曾与钱学森、刘再复、邓福星、刘晓波、王振复等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商榷,言辞之犀利、之铿锵、之雄健,与其孱弱文静的外表反差强烈,判若两人。
我知道,先生已经知名,无需我再多言。然而,我只是觉得,在文学日趋边缘化、腐败毒气向学界蔓延的当下,仍然有先生这样的人日夜守望着人类精神的后花园,实在是家乡的骄傲、民族的希望!
2014年7月19日写于望云斋
(选自李世心著《野马秋风》,中国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
作者简介:
李世心,男,1962年生,陕西延安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延安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出版原创文学作品有《秋雨无声》、《昨夜风雨》和《野马秋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