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古氏(三)
【开基祖:清朝/贵州遵义·26世古远、古道、古暹、古迎】
江津区古家沱古氏宗支:在川黔渝结合部《古氏联谱》入编中,总编辑古志永获江津古家沱古昌华珍藏的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戊辰岁古家沱古贤香(入川19代孙)手书、由江津洪顺祥石印局代印的《古氏谱本•新安世系》(以下简称谱本)一部。“谱本”称系古真一(入川始祖)派下华五祖大宗支下学敏宗支仕珩祖的子孙。明末张献忠剿川,津邑古氏族人惨遭其难,逃散四方,或亡或流或徙或回,百存数人。十世祖(向道支系24世)古应明,从津邑(今重庆市江津区)古家沱逃难于贵州省遵义府桐梓县。
迄清朝定鼎(1644年),古应明未回津复业,乃流落于重庆府所辖綦江老马寨至卒。古应明之子古芝芳,随父逃难于贵州省遵义,康熙年间(1662—1722年),后率族从贵州遵义归津邑(江津)罗江,依舅氏居住不数年。古芝芳之子古远、古道、古暹、古迎等四兄弟,同母汤氏,始至四川省东道重庆府杜里二都八甲(今重庆市江津区德感镇)地名联里,各置田业定居,其中暹祖买得石家塆田业,至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六世世守。
因逃难失谱,古应明之上祖至仕珩祖,其间四代祖讳失记,应明之父亦失载,本支族人深感遗憾。时至清朝乾隆末年,15世孙(向道支系29世)古玉琳(字伯华,恩赐修职郎,正八品顶戴寿官)忧无谱恐后失记,更无法稽考祖讳源流,便举族新修本支家谱,《古氏谱本•新安世系》谱告成,并修建宗祠“古家祠”于古家沱(后拆毁)。在大清、民国时期,古家沱古氏以《新安世系》谱凝聚本族人,以“古家祠”为中心,坚持开展清明聚会、扫墓祭祖活动。那时可谓氏族旺盛,人丁浩繁,家和事兴。
直系世代祖公(1—26世):
向道→鹏程→时兴→本立→道生→思孟→尚泽→国柱→正纲→天祐→
星斗→顺礼→江明→金山→真一→华五→澜 →学敏→仕珩→□□→
□□→□□→□□→应明→芝芳→远、道、暹、迎→
谱以古真一为一世祖传世列记,六世至九世以“至此六、七、八、九祖讳籍历无考”笔于谱中,即从古应明以第十世(向道支系第24世)传世列记。并新编字辈八十个字,即:
应芳之云木,玉成忠厚贤;
光昌先世泽,钖祚万斯年;
肇基原有本,孝德树鸿名;
长发辉宗绪,家声永继承;
大启文儒业,良谋裕后昆;
诗书为典则,礼义造群英;
上达荣天禄,高风耀士林;
朝廷尊贵显,福寿庆丰盈。
前二十个字系古玉琳举族修谱时拟定的,后六十个字系33世古贤香(字汲三)同男光照、光喜等于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修谱通查后,会同32世古厚仁(号德宣),共同议定并经全宗协定新增加的行韵。
古芝芳配汤氏,生四子:古远(配李氏,乏嗣)、古道(配陈氏,生三子:云谅、云开、云朗)、古暹(配高氏,生三子:云清、云亨、云□)、古迎(配刘氏,生三子:云镐、云典、云泰)。
自古芝芳传至今十余代,子孙繁多,分布亦广。据不完全统计现传至38世,在世人口近3000人。主要分布在几江镇城区、西关(丁家坡),油溪镇(金刚沱)狮桥(老房子、新房子)、昨房(老房子)、店子村,德感镇小屋基、艾各、割草塆、刘家塆、丰塔、大石坝、和艾乡河坝(袁家塆)、和艾学堂坡、和艾(新房子)、和家坪、下塆(高山、竹林堡、石家塆、沟老上、双堰塘、天坪坵)、草湾、栢杨塆、蔡家塆大垭、上家堡(张家塆)、梁家堡,林锋片区元光村,古家沱小塆、汪家沟(沟老上,老家)、石家塆、古家祠、草坝,双龙社区、新庙(黄泥坡)、外坝(刘家塆),龙门镇岚马(新房子)、毛家,龙华镇大河村、刁家乡,白沙镇黑石山村等镇、村(地)。其中:
34世古光厚,移居贵州省安龙县;
34世古光斗,民国时期移居重庆市璧山县龙江乡文碧村古家院子;
34世古光喜,移居北京市交通部桥樑局;
35世古昌梅,移居江苏省南京市。
35世古昌尧,移居四川省成都市;
35世古昌群,移居贵州省兴仁县;
35世古昌明、古昌忠、古昌友、古昌丹等,移居车阳市李宅社区;
35世古昌群,移居广西柳州工程机械厂;
35世古昌新,移居甘肃省酒泉市;
35世古昌德,移居重庆市化肥厂;
35世古昌容,移居重庆市区中梁山;
36世古先国,1976年移居新疆省吉木萨尔县石子河地区泉子街落户;
36世古先友,移居重庆市万盛;
36世古先艳,移居重庆市巴南区;
36世古先华,移居重庆市区。
(原载《古氏渊源暨分支》,古小彬总编、古国瑞名誉总编,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