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先祖博大襟怀 携手共创古氏繁荣
◎ 江西修水 古振鹏 古建林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名人是一个民族的财富,更是一个家族永久的精神宝藏。名人的效应和力量对后世之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古氏家族自鼻祖古公亶父以来,繁衍至今,已愈三千余载。
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名垂青史,光耀华夏的古氏子孙如恒河沙数。数不清的显隐风流人物,像光芒万丈的星星,引领着古氏后人不停地一路向前。在缅怀先祖踏上南粤寻根和瞻仰先祖故居地之程时,自然会怀念我们的南迁八世祖古成之,他就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个,他在任何时代都是我们古氏后人的楷模。
古成之被誉为“岭南首第”,名震南粤,是广东在宋朝时的一个文化象征性人物。所以,他既是岭南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人物,更是我古氏后人引以为荣的历史名人。
我们今天怀念这位古氏先祖,目的是要从他的人生经历与豁达处世中汲取精神力量,开创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古成之留给我们古氏后人的精神财富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处世为人首重仁孝的品行。
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古成之进京赴考,途遇异人韩泳,韩劝其随己学长生术,古成之婉言谢绝,说:“家贫亲老,期得禄养亲,长生非我愿也。”身处当时迷信社会时期,所谓的“长生术”是非常吸引人的,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可是古成之想到的不是自己,作为习儒的学者而言,想到的是如何奉献所学服务社会。古成之愿“得禄养亲”,充分体现了他“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孝经》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孝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必须孝敬。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这样的人还能做什么呢。古氏族人,爱族就应该从身边孝敬父母的事做起,牢记父母之恩,百身难报。
二、宽容的气度,博大的胸襟。
众所周知,古成之被州府选中推荐进京参加考试,考了第二名,无奈两个北方学子因世俗偏见,包藏祸心,暗下哑药,使得古成之短时之内,口不能言,在廷试时,触怒宋太宗,错失登科之机。自古以来,金榜题名,一朝高中,乃为无数寒窗苦读之人的梦寐以求。面对飞来人祸,古成之没有纠缠两位同舍北方学子,而是宽宏大量、心胸豁达,事情就此为止。其海纳百川之胸襟,令人叹服。在这件事中,古成之看到了人心的险恶,更知道事后辩驳已失去了意义。有能者就应该吸取失败的教训,准备好下一次的人生腾飞。作为古氏后人,我们应该把古成之的这种博大襟怀运用到日常行为处事之中。古成之对异姓能够如此宽容,我们古氏后人首先应该做到本族之间互相宽容。莫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抱有成见。在家庭内部,对父母、兄弟更要宽容。因为只有家庭和睦,兄悌弟友,家族才会兴旺发达。一点点嫌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不算什么,但若苦于纠缠,必将祸及子孙,反而因小失大。
三、静心求学,孜孜以求之精神。
俗话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莫写一句空。”古成之曾在罗浮山隐居读书十多年,这种生活看似清苦,但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十年潜心学问,“力学不怠,淹贯群籍”,才为他后来登科及第,成为“二十八星宿”之一,饮誉文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能留下和欧阳修《醉翁亭记》相媲美的《汤泉记》,才能留下那么多优美的诗词文章。古成之此种精神对我们古氏后人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社会的发展,人们有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很多人变得浮躁,盲目跟风,随波逐流,不能静心做事,最终一事无成,蹉跎一生。若能放下身段,心平气和,刻苦钻研,牢记自己的理想,一往无前,坚持到底,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个人的成功最终也能促进家族的兴盛。
四、务实为民的美好官德。
古成之的事迹能够代代相传,被写进府志、县志,在四川、广州、河源多地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就是他能够做到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古成之在四川两地任知县时,恪守为官之道,大力发展生产,让百姓吃饱饭,还能赈灾济困,救民于水火。他大力发展农桑,兴办教育,民风好了,自然声名远扬。“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的话语在古成之身上得到了印证。古成之为官之道,可以给我们古氏子孙中为官者诸多启示。为官就应该思百姓安危,虑百姓冷暖,为百姓谋福。为官就要有官德,这是社会对官员的一种基本要求。有官德,才能造福一方。有官德,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有官德,才能得到百姓的高度认可。为官者要一切以民为本,满足百姓的需求就是为官者最好的德。时刻牢记百姓之利就是天下的大利。做什么都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的人,就一定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一个有大政绩的人,才是一个最有官德的人。为官害民,是国家民族之耻辱,更是一个家族永久的污点。
以上几点,是我对古成之精神的粗浅的看法。他的事迹早已传遍我古氏家族。他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多方面的,祖宗贤德,泽被后世,期待古氏子孙能以之为范,为我古氏争光添彩,继而开创古氏文化发展的大繁荣。
(梅州成之公祠“岭南首第”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