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秋来:精诚铸伟业
——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会长古秋来创业记
◎ 燕 子
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会长古秋来
潇洒的老板
当记者多年,老板见过不少,说句实在话,什么样的都有。有的整天忙得团团转,时时刻刻都在扯紧一条工作的弦,即使短时间的对话,也会被打断多次,一会接一个电话,一会发一个指示;也有的天天呆在办公楼里,聚集一些仁人智士不停地讨论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不管具体的事情。总之,忙的居多,记得有个老板说过:“做老板是一个能把人累死的职业。”
古秋来却潇洒得很。长长一个访谈,他那只新款的手机一次都没有响过,过几日,他又要外出旅游了。我觉得,一个真正的成功的实业家,不在于天天忙于“救火”,陷入事无巨细的泥淖,而在于制定好公司发展目标,确定好行动的纲领,统筹好大局,用资本运作的方法去赢得“整个世界”。
或许,古秋来的龙达实业有限公司真的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各方面的运作都上了正轨;或许,古秋来已经忙过了,真忙的时候也是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的。
让我们一起探访一下真实的古秋来吧。
苦涩的种子未必不能成为甜蜜的果实,困苦的少年时代给他锻造了一颗奋进而充满爱意的心。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山野大地。
一个男孩在崎岖的山路上急匆匆地奔走。
他就是少年古秋来,刚刚到镇里参加完万人大会。在会上,他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尽管他实在没有弄懂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等一个接一个运动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尽管他不明白为什么要说好好读书是“走白专道路”,反而“学会ABC,还是回家扛粪箕”一类的话大有市场,但是,这个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班长,在学校红得发紫的好学生,不得不跟着潮流一会批这一会批那。大会结束后,来不及回味心情,他就赶紧往家里赶,如果能早点到家的话,说不准还能趁天黑之前打担柴呢。
古秋来的家在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连高大队高布村,那是一个偏僻而贫穷的小山村,古家祖宗三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古秋来自幼就明白,读书放学后不是他歇息游玩的时间,他那幼嫩的肩膀,过早地分担着生活的重负。
无论当时的风气贬读书重劳动,还是因家
贫而小小年纪就要在艰苦中磨练,古秋来都非常热爱读书。幼时,在村里的耕读小学启蒙,算是像城里人一样上过“幼儿园”。但村里实在太穷又落后,连小学都没有。一年级,古秋来就得去到3公里外的新田村祠堂上学;后来高布村仓库办起了小学,古秋来二、三级年回到村里上学,到四年级,才进入挂了牌子的、有比较像样的课室的连高小学就读。从村里到学校的路上有一条小河,每天上学都得脱下鞋子赤脚蹚过,一旦下大雨,山洪爆发,小河水涨满,浊浪滔滔,挡住了去路,不是无法上学,就是回不了家。上不了学心里焦急,回不了家只好到同学家寄宿。
尽管学习的环境条件很差,但一点也没有影响古秋来读书的兴趣,而且,他还暗暗立志,等哪天有实力了,赚了钱了,一定要在自己的村里建一所小学。
古秋来的父母大字不识几个,却像所有客家人一样,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他们清楚地知道,脑袋再聪明,人再灵活,不读点书,就会变成睁眼瞎子,所以,再穷再苦,也要供孩子上几天学,识几个字,算得清账。他们不仅勒紧裤腰带供书教学,还用最简朴的语言教孩子们要踏踏实实做人。他们讲不出太多的大道理,却处处表现出劳动者广阔的心胸和做人走正道的美好本质。父母亲常常对古秋来和孩子们说:“乞食抬轿走大路”,“怕给人知的事不要做”,教育孩子们哪怕是做乞丐向人讨口饭吃,哪怕做最卑贱的扛轿子的轿夫,都要光明正大地走大路,千万不要做亏心事,不要做怕给人知道的事。“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在父母的殷殷期望下,古秋来兄弟姐妹7个,从大哥到妹妹的读书成绩都很好,全部读到高中毕业,后来有考上中专的,有外出工作做了干部的,各有成就。排行老六的古秋来自然不甘落后,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上课时,特别认真听讲,恨不得把老师教授的所有知识牢记在心。回到家里,有空就帮父母做活,上山砍柴,又将砍回来的大堆柴,分成一段段晾干,平挑到镇上去卖,遇上有修路的小工程,也跑去做杂工,一天能挣8毛钱。在学校,他品学兼优,在家里,他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得到村里人的称羡。
1976年高中毕业的古秋来在来年的高考中失利,回到村里务农,兼任生产队记分员,并成为生产队干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参加农业学大寨、大兴水利的改河工程。劳动自然是非常艰苦的,生活也非常枯燥。不少年轻人蠢蠢欲动,以求跳出“农门”。
那个年代,山里青年农民的出路一般有两条,一是当兵,二是读书。古秋来想,自己已经高中毕业,高考无望,靠读书谋出路是不成的了;而想当兵,除了身体好,还要关系多,自己虽有好体格,却苦无好关系,也只有望洋兴叹。
他的心里不禁有点黯然,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困在这个小山沟里?
但是,中国的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浩大的经济发展浪潮卷起千重浪,一波一波以城市为中心向山区农村漫去,尽管身处僻壤,古秋来也感受到这种来势汹涌的潮头。
极目晴空云色远,苍穹高唤雄鹰,烟波海上水龙吟,千舟梭疾织,竞起弄潮声。
古秋来的眼眸闪动着探索的光亮,他看到了除读书或当兵之外的另一条出路。
20年前,年轻的他宣称要在30岁前当老板,被人笑作异想天开。他却信心“爆棚”,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自信,是人生迈向成功的基石
1982年,古秋来踏上了深圳的土地。
天蓝蓝,云轻轻,风柔柔,还有亚热带刺眼的阳光,古秋来站在这块刚刚的开发的热土上,感受到这座尚未成形的城市激荡的时代气息,与乡村截然不同的扑朔迷离的深圳深深地吸引着他,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油然升起。虽然他还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在等待着他,但有一点是绝对可以相信的,那就是—这里,将是他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地方,将是他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无论多苦、多难,他都有能力面对,有能力承担。
古秋来很快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华强电子厂的仓管员,负责进出货的清点。
这个活比起流水线上的工人来说,轻松得多。但古秋来从不偷懒,诚诚恳恳地做好每一点每一滴细致的工作。在年纪相仿的打工仔中,他的文化基础是踏实的—这得益于他在中学时代认真学习。由于有文化,理解能力强,头脑灵活,领会厂长的意思快,加上做事踏实稳重,令人放心,所以,很快就升做主管。这段时间,虽然没有学到多少技术,但古秋来懂得了收获与进取是成正比的,通过自己成为单位领导重视和工友们欢迎的人,他懂得了只要有诚实、勤劳的劳动和奉献,必然会赢得众人的满意和支持—这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用在他后来对事业的开拓上,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年后,古秋来离开了华强电子厂,跳槽到五华建筑公司施工队做木工主管,才干了半年,1983年又一次跳槽到香港老板开办的木制品厂工作。在我采访过的五华人当中,古秋来是在创业初期跳槽最频繁的一个。跳了好几个单位,古秋来不断猎获新的知识和技能来充实自己,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以求找到最佳的位置。
在香港老板的木制品厂打工,一个月只有300元钱,这绝不是古秋来的理想。他仔细观察工厂的运作,竟然升起一个念头:香港老板又不比我多三头六臂,他能做,我为什么不可以做?
在与工友聊天时,古秋来豪气地说:“我在30岁以前一定要做老板,不然就回家种田。”
工友们惊讶地望着他,回过神之后,说:“你别在这‘车大炮’,一个打工仔,想做老板,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要在目前的状态条件下做老板,的确有点奢望。但古秋来对工友们说:“我才21岁,他们都四五十岁了,我那么年轻,还能干不过他们?”
做任何事情,自信心是支撑信念和勇气的基础。充满自信的古秋来觉得只要目标远大,信心十足,并坚持到底,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勤奋努力、苦心钻研,肯定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年轻人的志气,生活的压力,强烈的创业欲望,使自强不息的古秋来暗暗下决心要建立自己的事业。有了想法,不去做,永远是个空。既然想做老板,古秋来就认真琢磨自己做哪一行合适。他发现,随着特区的发展,有许多新流入的人口在深圳安家,家具便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如同接通了电源的灯泡一样,他的脑子立即闪亮了,他思忖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深圳安家,购买家具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这行业肯定有前途。
1984年,古秋来拿出辛辛苦苦打工积攒的几个小钱,再东拼西凑,筹到了1500块钱,跟一个朋友合作办起了深圳上沙家具厂,当上了“半个老板”。
上沙家具厂规模很小,租用上沙村委的山坡地,请了十几个工人,花了几千元钱,搭起了简易厂房,凭着给香港老板打工时了解的家具行业加工生产技术、接单销售业务、市场行情等生意经,小家具厂就这样土法上马了。
简陋的生产设备,狭窄的工场,没有技术经验,没有专业人才,一开始只能做些简单的家私配件加工,如转角沙发上的聚脂板面、茶几面等。万丈高楼也得从平地起。古秋来没有好高骛远,大的做不来,小的不愿做。他认定一条,做人也好,做生意也好,都要像祖祖辈辈种庄稼一样,一粒一粒地播种,一滴一滴汗水地浇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事实证明古秋来的路子走对了。一年后,家具厂有了较大的发展。
古秋来觉得与朋友合作始终受掣肘,1985年,他与朋友“分家”,独立创办了深圳市南方家私厂,自己做起了正宗的老板。
听说古秋来的厂名叫“南方”,有人善意地笑他口气好大,刚刚从“上沙村”走出来,就要称雄“南方”,岂不是未学行先学飞?但自信心极强、豪气逼人的古秋来可不觉得自己又是放了一个“大炮”,他觉得“南方”就是有气派嘛,走出“上沙”,莫说走向“南方”,还要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呢!
事实上,比起今日动不动就起名“宇宙”、“皇”啊“帝”啊之类,“南方”实在算不上什么大口气。不仅身边的人对他的能力充满怀疑,连工商局的人都觉得眼前这个只有23岁的后生仔怎么有那么大的本事自任厂长。派出所的警察来厂里查户口,得知他就是厂长,也感到奇怪。
别人的异样眼光反而激励了古秋来。他充满信心,始终认定人家能做的,自己就一定能做,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古秋来的脑子又开始转动了,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具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呢?自己的厂,事事要亲力亲为,当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尝过才能体味。作为老板,不仅要跑单,要采购又好又便宜的原材料,还要泡在工场里,参与画图、设计、制作……一身兼预算员、采购员、设计员、技术员,请了20多个工人还要管他们的吃住、报户口……
有耕耘自然就有收获。第一批货起出之后,客户挺满意,第二张单,第三张单接踵而来。不久,古秋来赢得了一个大客户—深圳市供电局,做了一批办公用品。其后,公司、宾馆、家用的家具订单源源不绝。
就在南方家具厂走过最艰难的初创阶段,发展势头很好的时候,古秋来居然把它转让了出去。
做家具做得挺顺溜的,为什么又放弃呢?原来,古秋来又看上了另一行当—装修行业。
深圳起了那么多高楼大厦,无论豪华还是简单,总得装修一下才能用吧?古秋来行事一向稳打稳扎,却善于走出已有的圈子,向变幻无穷的世界吸取知识和经验,经过融会贯通之后,灵活地选择自己的路向,向更新的领域挑战。而一旦看准了一个目标,就会锲而不舍地努力,誓要取得好成绩,为接下来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舍才有得,古秋来转让了家具厂,回笼了一笔资金,算是闯荡商海掘到的“第一桶金”。
1988年,古秋来获得了圆岭大厦4幢32层的大厦的装修工程。当时,有不少人竞争这一项目,竞争者当中,有开小车来的,有开摩托车来的,有承包工程的老手,有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家,古秋来只是个骑着自行车来的初生牛犊。古秋来中标后,许多人不理解,怎么就让这个在装修行业名不经传的小子把项目拿走了呢?他到底有什么秘诀?
没有什么秘诀,靠的只有两个字:诚信。
一个聪明而自信的创业者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但要将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催化剂只有一样:诚信。
诚信,是事业飞向辉煌的双翅
古秋来分析过一些成功人士白手兴家的过程,加上自己的创业经历,总结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论做人做事,都要诚实、守信。只有待人以诚,执事以信,才能既使自己得到无数知己,又可以使自己的事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在没有拿到项目之前,古秋来千方百计争取,而击败所有竞争者赢得圆岭大厦装修工程之后,古秋来又捏了一把汗,自己刚刚进入装修这一行,还处于蒙昧状态,连什么是乳胶漆,什么是铝合金都很陌生,也不知道如何使用。但是,除了充满信心之外,也充满斗志。他相信只要虚心学习,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搞工程,“名”很重要,它代表着社会信誉。古秋来认为,求名就要求实名,不能求虚名,名不副实最终会砸了自己的牌子。所以,他牢牢树立起“质量重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古秋来非常开心,因为这是一单大工程,干好了,就是一个新的开端。圆岭大厦工程的圆满完成,成为古秋来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1993年9月1日,深圳市龙达装饰工程公司宣告成立,从此,古秋来一大步跨入了装饰界,事业一帆风顺。先后承接了园中花园一共8幢32层内外装修,五洲宾馆大堂装修,香蜜湖高尔夫花园装修,太阳岛大厦外墙幕墙装修等大小工程,其中,太阳岛大厦是个上千万元的大工程。这些工程,分别获得优质工程奖、鲁班奖等,龙达装饰工程公司成为优质企业。
有些也做工程装修的梅县客家人以此为荣,更以此为招牌,在拉工程时指着古秋来的杰作自豪地说:这是我们梅县五华人干的。看,干得多好!
名誉来之不易,成绩来之不易。从一个不懂装修的外行到被当作梅县人的“招牌”,有谁知道,当中付出了多少劳动和艰辛。
比如五洲宾馆工程,恰逢迎九七,小平同志健在的时候,希望能参加香港回归庆典,如果来了,会在五洲宾馆下榻。古秋来第一次接到这样重要的工程,而且是大堂装修,酒店给人第一印象的地方。施工技术要求十分高,七八米的大圆柱难度非常大;而且因为迎九七,工期的后门已经关死。苍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古秋来迎难而上,勇于渺视一切困难,勇于在潮头冲浪。古秋来在各方面向名师请教,抽调公司的精兵强将,展开全方位攻势。他又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了扎实深入的动员,要求大家认识到,这个施工机会来之不易,意义非同小可,它关系到能不能树立公司的新形象和声誉。经过日日夜夜的呕心沥血,拼搏奉献,古秋来和他的公司终于在九七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向社会递交的一份优秀答卷。
又比如太阳岛大厦的外墙装修,工程量大,施工难度亦高,但古秋来把指挥者的大智大勇与组织者的严谨务实结合在一起,勾画出了运筹帷幄,善打硬仗的铁汉形象,一丝不苟地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令古秋来不仅获得财富的增长,也获得金钱买不到的信誉。他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树立起自己的诚信和人品,锻练出现代化的管理能力。
在中国经济和国际日趋接轨的知识经济时代,勤、信、智、诚已是企业家要想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诚不商,不诚自败;成事在诚,至诚通天。
古秋来说,诚信是我的座右铭,精品是我的永恒追求。我要凭人格赢得信誉,以优质工程创效益。
有人说,古秋来的成功是运气好。
我们不排除有因运气机遇而获得成功的人。但是,侥幸获得的成功如果不能继续努力,一定不能持久。正如哲人所说,机会只会垂青那些懂得怎样去追求它的人。
古秋来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除了运气,更重要的是毅力和诚信。即使运气来了,不去努力,也将会一事无成。有很多人喜欢抱怨社会环境阻碍了抱负的施展,古秋来却从不愤世嫉俗。社会大环境对所有人都是同样的,而且社会环境还在不断变化着,一个人只要抱着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就能跟上社会的步伐,百战百胜。
一个企业要取得持续性的发展,现代化的规范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古秋来会长(中)率团参加湘赣边古氏宗祠竣工庆典
管理,是企业腾飞的动力之源
多年商海翱游,使古秋来培养出优秀的企业家素质。但是他知道,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家,光靠自身的素质是远远不够的,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也深入探讨和建立起独特的、适合于自己公司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古秋来清醒地认识到,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是由人去创造、去推动的,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归根到底是由人去实现的。人才状况是决定企业在竞争中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古秋来视人才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需要爱心,爱自己的事业,也爱自己的员工。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古秋来以人为本,以情待人,经常找工人谈心,询问工人工作开不开心,环境适不适应,家庭有什么困难?员工们如果有什么问题,他从心里替他们担心,并且在处理日常繁忙工作之间,不忘尽心尽力地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年,一个工人不幸发生了车祸,伤者老家来人照顾,古秋来不仅多次到医院看望,给他住院费用补贴,事后还为他的妻子安排了工作。这个工人感激不尽,伤好后,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公司工作。像这样的事情,枚不胜举。
以情待人,也要以制度管人。古秋来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走上规范化。有人看到古秋来的公司全体员工准时上下班,按时发工资,节假日从不加班,还发过节费,还给员工买保险,整个公司规章制度健全,运作有条不紊,惊诧一个私营企业的管理怎么如此的规范化。
古秋来却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他认为,人要选好,制度要订好,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位置和职责。领导者一方面要言出必行,有章必循,监督下属公司的运作;另一方面要说话算数,大胆放权,用人不疑,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相信人,是最大的成本。”所以,管人才,他充分发挥所长,放权使用;管工程,则“以安全保进度,以质量保安全,以工艺保质量”;搞服务行业,又谆谆教导员工们“设备维修要保养好,人员培训要认真,服务素质要提高,广告促销要做好,成本核算要搞好。”经营管理,归根到底就是管人管事,就是要搞好人际关系,要出效益。每星期开一次例会,汇报一周工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古秋来注重规划,公司既有远期目标,也有近期目标,远期目标不能画饼充饥,近期目标更要实实在在。规划与规章制度紧密结合,通过精心组织、热情关心、放手使用,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支撑着龙达公司意气风发地铸造宏伟大业。企业年年利润增长,人员稳定,素质提高。
与一些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企业家不同,才华出众的古秋来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喜欢倾听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决策之前,都会征求八方意见,借他山之石攻玉。早些年,他办企业刚刚赚到了一点钱,在龙华盖了十几二十幢民房出租,但比较分散。有一天,在与深宝恒董事长古焕坤先生的交谈中,古秋来谈及出租屋的经营形成不了规模,怎么办?古焕坤给他一个建议:“卖掉。”古秋来有点舍不得:“那太便宜了,赚不了多少钱。”古焕坤说:“怕什么,反正也是便宜买来的,卖掉重建一个工业区,肯定比现在强。”古秋来听了之后,觉得言之有理,回到公司跟大家说了自己的想法,一时间,什么意见都有,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在热烈的讨论中,古秋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卖了出租屋,利用这笔资金建一个工业区,要形象有形象,要规模有规模,公司也将会在这个转折中发生大的变化。最后,终于达成共识,也促成了一次重大的决策:卖掉出租屋,建工业区。古秋来认为资本应该在流动中增值,看准了就要做。这次行动,正好成为这一观点的实践证明。
无论是比自己强的人的意见,还是比自己弱的人的意见,只要有价值,古秋来就会吸收。经常有员工对他说:“古老板,这样做好。”或者“这样做不好。”他都会细心聆听,取其精华来充实自己,改造公司,对他的科学决策和领导艺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商品经济时代,私营企业不可避免会带上一些“家族”色彩,有人就“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争论不休,古秋来却在实践中总结出这么一条:“要公司稳定,‘自己人’不可缺;要公司发展,人才不可少。”也就是说,“贤亲并举”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以爱心浇灌真情—体恤员工,水乳交融;用奉献谱写春秋—身体力行、勤奋敬业;靠胆识播种希望—超前决策,敢为人先;凭挚诚铸就实业—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这是一个实业家臻于成熟的标志,而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正是来源于此。
宝剑锋从磨砺出,成功绝对没有侥幸。
机遇总垂青于先行者,幸运属于主宰命运的强者。勇于挑战新领域,才能更上一层楼。
在人们眼中已经是成功人士的古秋来静下心的时候,喜欢看书,研究成功人士的经历。在他的心目中,仕途上做到处长就算成功了,要求不算高;但做生意的,得达到上千万元才算成功。多年来的商海浮沉,使他深深感到竞争的激烈和求变求新的必要。他看到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光靠运气加拼搏是不足够的,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用智慧去经营,才能领先一筹。他不想再停留在“包工头”的层次,尝试着进行资本运作。
1998年,古秋来涉足重新掀起热潮的房地产,在龙华开发万家园小区,全部顺利出售。随后,建龙达工业园,拥有了自己的物业,并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
深圳市技工学校的物业管理搞改革,准备外判给专业公司管理,有许多人闻风而来参与竞争,古秋来也是其中一个竞争者。技工学校的领导非常谨慎,深入了解这些公司的情况,到工商局查有没有违法乱纪记录,到税务局查有没有偷税漏税,到银行查资信程度,到社会上调查人品、素质、诚信度,经过一番筛选,花球落到了古秋来的手上。就像第一次赢得圆岭大厦的装修工程一样,竞争者们都感到不可思议。怎么会选中一个刚刚成立、毫无物业管理经验的公司?
原因很简单,因为古达来建立起的信誉,使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这是古秋来第一次接到物业管理的“大生意”,但他没有怵,认认真真去做。从1998年至今,每年技校年终总结,都会表扬物业管理,古秋来与校方的合作非常愉快,学校的上级领导刘总高兴地说:“真不愧是龙达公司的古秋来。”
2001年,古秋来又写下了惊人一笔,成功收购和经营深圳市核电宾馆。
深圳市核电宾馆位于市区中心深南大道与红岭路交汇处,著名的小平画像对面。四周,深圳股票交易所、人民银行大厦、深圳发展银行大厦、工商银行大厦、农业银行大厦、建设银行支行、中国银行支行多足鼎立,站在这里,可嗅到浓厚的金钱气息。来往穿梭的行人快速的节奏,上下班高峰期的车流人流,都能让人体验到一种强烈的都市氛围。
这是一块黄金宝地,但处于这个黄金地段的核电宾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运作不佳。其老总认识古秋来,了解他的为人,找到他,提出让他收购核电宾馆。古秋来老老实实地说:“我没有搞过宾馆经营,不懂行。”核电宾馆老总笑笑说:“这世界上有什么能难倒古秋来的?”
古秋来没有当即答应,他派人对核电宾馆进行了调查,发现宾馆的入住率不高,明显经营不善。他心里直打鼓,拿不定主意要不要继续与宾馆老总继续洽谈下去。
宾馆老总对他的犹豫有点不满,说:“古老板,你别搞错了,现在,核电宾馆不是没有人要,而是大把人在抢。我之所以想把宾馆转让给你,是看在古秋来的信誉上。这个宾馆凝聚了我许多心血,我不想将它随随便便就交到一个不了解的人手上。我是信得过你的人品,你的素质,你的管理能力,才叫你来做的。”
古秋来还是没有被说动,因为心里没底,信心不足。这次不比以往,过去是自己看准什么,就自动去做,这回有点像被人“赶鸭子上架”。核电宾馆老总向古秋来细心地介绍了目前旅住业的情况,说:“如果这个宾馆你都搞不成,那你就不是古秋来。”古秋来终于下决心收购了。倒不是被别人的激将法撩拨地起好胜心,在商言商,在投资方面,古秋来也是非常谨慎的。他之所以收购核电宾馆,是觉得经营宾馆与物业管理有相同之处,既然物业管理未做过都能做得很好,经营一个宾馆又怎么能难住自己呢?
果然,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营核电宾馆第一个月,平了本;第二个月,就开始有了利润。其后,古秋来在旅住业大展宏图。先后兴建了龙达石岩宾馆和龙华龙达宾馆,三个宾馆经营利润可观。如今,古秋来经营着一个近3万平方米的工业园,1家物业公司,3家宾馆,还拥有5千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和一些待开发的土地。整个管理走入规范化和现代化。许多人做生意苦无资金,却有银行主动找古秋来,要贷款给他。古秋来觉得,做人要做到这个份上,有什么事,别人会立刻想他,说谁谁行,找他做吧。这才叫真正的信誉和实力。古秋来感到很幸运,因为有好多时,都是别人找上他,也就是说别人认为他能行。凭着信誉和实力,他已经成功地树起了一个新的品牌,就叫“古秋来”。
其实,世界为每一个人储存了足够的潜力空间,它在你的举手投足中渐次打开,打开的过程就是惊喜的过程。只要一路前行,就会达到世人眼中“高不可攀”的顶峰。
一个男人除了创造事业,更要营造一个美满的家。经营好企业是立业之本,经营好家庭是立世之本,经营好自己是立身之本。
90年代初,广东花县曝出了一个包工头发达之后大玩女人,竟拥有一妻六妾的特大新闻。尽管那位法盲已锒铛入狱,但仍有不少男人津津乐道于他的“风流”他的“福气”,恨不能也做一回这样的“风流人物”。
作为一个曾经是“包工头”,作为一个实业家、老板,在自身的行为规范方面,古秋来既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又有着自己的原则: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娶小老婆,看不起不孝顺老人家的人。看到许多人赚了大钱,发了大达,家庭生活却一塌糊涂,古秋来感到另一种极大的安慰,那就是自己的家庭非常和谐美满。
每年春节,古家四代团聚一起,济济一堂—父母育有7个孩子,繁衍开来,形成了有80多个子孙的大家族。欢聚之际,古家会召开一个春茗式的“家庭会议”,古秋来的头一句话是“家和万事兴”,会议的主题也就是家和万事兴。
接着,古秋来会敞开胸怀,以真挚的亲情跟大家认认真真地说几点:“第一,我们要互相沟通;第二,我们要互相支持;第三,我们要互相理解;第四,我们要互相包容。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古家上下无不赞成古秋来的话。
在7个兄弟姐妹中,有的当了学校校长,有的当了行政干部,有的做了大老板,各有各的本事。一旦某个发生什么事,大家都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2000年,大哥患了胃癌,需要昂贵的医疗费用,大哥收入不高,全家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血浓于水,骨肉情深,在这种生命受到威胁、生活陷入困难之际,如果亲人不伸出援助之手,还能指望谁来帮呢?几兄弟义不容辞地帮着出钱,凑了十几万元,送到大哥的手中。大哥捧着钱像捧着亲人的深情厚义,感动得掉下了滚滚热泪,增添了抗击病魔的决心。
古秋来像一种优质的粘合剂,将大家庭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和气一团,更拥有一个令人称羡的温馨和睦的小家庭。他不会像其他生意人那样将商务活动扩大到舞榭歌台的声色场所之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把心交给了家庭。
古太太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古秋来。无论他多晚回家,无论有什么困难,她都等候着他。一见到丈夫,第一句问候永远是“有没有吃饭?”关心地叮嘱:“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古秋来对相濡以沫的妻子充满情意,是她,为他营造了一方温柔的港湾,让他卸去在外奔波的疲劳,是她,为他养育了几个出色的孩子,让他的人生更加丰盛。
在古秋来的家中,满墙的奖状照耀出一片红彤彤的朝霞般的光彩,那是古秋来的孩子们在学习上取得的荣誉。像天下所有父亲一样,古秋来很爱他的孩子,只要一提起孩子,就有种掩抑不住的自豪在眉宇间透出。几个孩子学习非常努力,有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第二名的,有在全国中小学英语竞赛获二等奖的,省、市、学校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2000年,大儿子考上了深圳大学。
自己再有本事也会一年一年变老,重要的是培养好下一代。为了孩子,古秋来费尽心思。他花时间陪孩子下棋、打球、谈理想,与孩子像朋友般交流,从小就对孩子灌输“术业宜从勤学起,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思想,希望他们长大后在事业上各有建树。
学校放假了,古秋来将孩子们全部叫齐坐下,说:“放假了,爸爸对你们提出几个要求:第一,每个人都要盘点一下一学期的收获和不足,写份总结;第二,写一个假期活动计划,写日记;第三,每个学期写一封信给我。”
孩子们叫了起来:“爸爸,要求太多了吧?我们每天见面,有什么好写的?”
古秋来说:“怎么没有什么好写的呢?哪怕只是问问爸爸工作忙不忙,爸爸也会感觉到你们的心意啊。”
学校开学了,古秋来又对孩子们下“指令”了:“写新学期学习计划,目标是拿100分。”
孩子们又嚷:“爸爸,科科100分难度太大了吧?我们又不是神童!”
古秋来说:“当然难喔!但不树立奋斗的目标,就没有奋斗的力量。你们要努力去做,不怕做不到,只要用心去做,努力去思考,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爸爸跟你们一样,也在奋斗,你们的干劲越大,爸爸的干劲也越大。”古秋来还对孩子说:“语文要多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数学要多做,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英语要多读,语法词汇,熟能生巧;理化要多记,公式定义,学无止境。要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古秋来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纵观他的奋斗生涯,不管是打工时期,还是富裕之后,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和形象。古秋来的话,像一粒粒良种,撒向孩子生命的原野,像一股股清泉,浇灌着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分外的骄傲与自豪,也希望能像父亲那样树立鲜明的形象,并在扎扎实实地努力着。
人生的享受有限,事业无限。一个人成功了,事业发展了,赚到钱了,就要让家乡和同胞受益。实业家应该以其创造的财富回报于社会。回报的越多,得到的社会信任和肯定就越多。
有这么一句话:由于我的存在,使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使更多人的人生更完美。
这也是古秋来的境界。
在古秋来的心底里,念念不忘的是生他育他的家乡。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建楼建房不忘建设自己的家乡。那是他的根,他的脉啊!
过年节回乡,古秋来到曾经读过书的小学看了看,小时候与他一般高的小树已经长得很高很大,枝繁叶茂了,但学校仍还是一片破败的景象。乒乓球台破的破,歪的歪,教室窗户也破了,用一些破砖块破石头塞着。一问现在学生的升学率,校长直摇头,因为条件艰苦,公办的老师都不愿到这里任教,升学率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一股难过之感油然而生,少年读书时的情景,一幕幕浮现眼前,那个自少就立志要为家乡起一座新学的心愿也更加明晰。现在他终于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像所有寒凝时刻渴望春华,夜半时分渴望黎明一样,光就是活力和生机,只有光才能驱散黑暗带来温暖。从1996年开始,古秋来开始为自己可爱的家乡燃点起文明之光。
1996年,捐资30万元兴建新田小学古秋来教学楼。
1998年,捐资15万元建连高大桥。
2000年,在五华县计划生育百万行中捐出1万元。
2001年,为建华阳大桥捐出1万元。
2002年,捐资100万元兴建自己的学校—龙达学校,并配备了教学及教师的住宿设施,实现了多年来的心愿;同年,在华阳镇世纪公路捐1万元,又建起了高布老人娱乐中心。
2003年,捐资12万元建连高小学;为同乡联谊会捐出3.4万元,为联谊会活动中心的建设又捐出1万元。
这些年来,为了公益事业,古秋来共捐出200多万元。
秋来教学楼剪彩礼那一天,大阳高照,和风微吹。在大喇叭放出的昂扬的音乐声中,古秋来出现了。所有来宾和龙达学校的师生们都喜悦地围向古秋来,要跟他握手。特别是那些仍带着乡土气息的纯朴的小学生们,更是非常激动,有的人甚至眼睛里含着泪花。他们用一种充满崇拜、充满敬佩的目光地凝望着古秋来。他们被古秋来的义举深深打动了心灵,在他们后来的日记中,纷纷立志要以古秋来为人生奋斗的榜样,为搏击命运的楷模,发愤学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条件。
剪彩礼开始了,县领导代表人民热情赞扬了古秋来报效祖国,造福桑梓的赤子之情。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欢笑声中,古秋来阔步踏上了讲台。在人们深情的注目中,他举起右手向众人示意,目光深邃而饱含激情,神态略略有点紧张。
在发言中,古秋来情深意切地说:“我的家乡属于山区,由于经济非常落后,办不起学校,所以村里的孩子都要到别的村子去上学,我也同样体验过到别村去求学的艰辛与无奈……面对求学时的种种困境,在自己村里建一所学校便成了我的心愿。我经常这样想,等哪天有实力了,一定要给自己的村建一所学校,以实现我的梦想……古人说过,致天下之治者在于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于教化,教化之本在于学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我们有责任为教育,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风雨过后,射出万道霞光,历尽沧桑,重见昨日的朝阳。秋来教学楼的建成,已成为高布村的一道风景线,我更希望它能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材。致富思源,富而思进,龙达公司在发展的同时,不会忘了‘源’,一定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并不断地、积极地带头筹集一笔教育奖金基金,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此,我希望龙达公司的做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仁人志士来为家乡出力,支持家乡的建设,在时代进步的同时,推动家乡的发展。”
朴实的语言,殷殷的赤子之情,一下子缩短了古秋来与乡亲们的距离,在乡亲们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大家用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表达出由衷的喜悦以及难以忘怀之感。
古秋来热心公益事业的事迹广为人知,其实,他默默做的无数好事更令人感动万分。多年来,他帮忙过无数亲戚朋友,也帮忙过许多无亲无故的人。
1985年,他的三哥发生车祸,不幸去世,古秋来义不容辞,把3岁的小侄儿接到身边养育,悠悠近20年过去,古秋来已将孩子养教成才。
1998年,他的一个堂弟发生车祸,古秋来赶到医院,医生对他说,一是伤重已无法救治,二是医疗费太重不值得。古秋来却认为人命最重要。他当即开出一张支票交给医院,要求医生竭尽全力抢救伤者,又紧张地联系蛇口医院的院长,请来技术好的医生,马上采取措施救人。堂弟的命终于救回来了,但成了半植物人。堂弟有老婆孩子,生活非常困难,古秋来对他和他的老婆说:“治病的钱就不用还了,现在借的钱也不用还。”为了救堂弟,他已花了5万元,又发动亲友捐助了2万多元。后来,为了解决堂弟一家的生活困难,古秋来给了他一块300平方米的地,一是养伤,二是可以做点小生意。直到现在,古秋来还继续援助堂弟的孩子上学读书。
不仅对家里人关怀有加,对非亲非故的人,古秋来也从来不吝啬自己的真情。村里有人生了重病,没钱医治,来向古秋来求助,他二话不说,就掏出腰包鼎力相助,一共给了1万3千元。这个人去世之时,古秋来刚好回到家乡,听说后要去看看,有人劝他,死人是晦气的事,这个人跟你非亲非故,可以不去的。但古秋来还是去了。他觉得越是这种时候,别人就越是需要帮助,需要温暖。他对死者家属说:“治病时借的钱就不用还了。”又掏出了500元给他们。死者家属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向古秋来下跪。他忙将人扶起来,连说不必言谢。
在深圳,古秋来有一个在1982年认识的朋友,是个退了休的普通工程师,当年,这个工程师曾帮助过他。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老工程师夫妻二人年纪大了,膝下无儿,上有96岁的老母亲。古秋来的太太经常去帮忙照顾老人家,为她抹身换衣,令老夫妻非常感动。老人家去世之后,古秋来又不遗余力地帮忙操办丧事,待老夫妻像自己亲人一样。老工程师感动万分,常常称赞古秋来有忠有义,是天下间难得的好人。
古秋来做这些事,从来就不图回报。但人们却记住了他的美好德行。每次他回乡,县里的领导、教育局的领导会来看望他,乡亲们也涌来看他,带着自家养的鲜活鸡鸭,带着刚宰的猪肉羊肉,带着亲手做的米酒甜糕,甚至一小袋米、一捆甘蔗、一把青菜或菜干……这些东西不是很值钱,古秋来一家怎么吃也吃不完,但他却之不恭,都一一收下,那是乡亲们的一片深情厚意,一份由心底流出的感情啊!如果说做了好事有什么回报的话,这就是最好的回报,这就是最大的欣慰。
与许许多多大老板或大富豪相比,古秋来的确有许多独特的地方。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钱,对许多人来说,也是腐蚀剂。可是,古秋来不同,无论是如何赚钱,或者是如何花钱,在他的身上都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一如十足的真金,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古秋来认为,一个人成功了,就要对社会作出回报。回报有几个渠道,一是捐款,为公益事业出一分力;二是制造就业机会,让更多人有工开,有饭食;三是依法纳税,增加国家税收。对社会有利的事去干、去创造、去奉献,不做缺德的事情,也是一种修身之道。而回报社会越多,社会就会越加信任和肯定。2003年,这个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被选为五华县政协委员。
每当一株稻子越是丰盈饱满成熟,越是弯腰低头地谦虚着。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古秋来并不张扬,而是谦逊得像一株丰满的稻穗。收获之后,他又埋头播种耕耘,期待着新的一轮丰收。
(选自《五华人的足印》,作家出版社,2003。副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