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艾草满楼香
江西上高 古建林
端午习俗,在门的两旁插上菖蒲艾草,为的是驱魔避邪。
此种习俗已逾千年,代代相传,始于何时,尚待考证。然这种习俗早已成了炎黄子孙共同的记忆与华夏文化的鲜明烙印。
尚未到端午,就有人在房门两旁插上一把菖蒲艾草,让整栋楼都充溢着这两种植物的清香。
在老家,菖蒲艾草倒是常见的植物,一割一大把。一到端午,随手割一点,插在门的两旁。菖蒲艾草虽多,却也未见有人割上一担,挑到街上贩卖。
而住在县城者,因为没有土地去种菖蒲艾草。有人发现商机,快到端午时,就挑来一担担菖蒲艾草,一捆一把,一把卖四五元不等,买者买回来就用透明胶布贴在自家门的两旁。当然也并非家家户户都会插菖蒲艾草,也许在他们心中,端午更大的意义在于团圆,吃上几个粽子和咸蛋,和父母在一起好好吃个饭,就胜过一切了,又何必在乎形式呢。
我不大了解端午仪式的详细意义,却也知道端午并非只在中国才有。但内心觉得祖上代代相相传的东西,能保留一些,还是好的。父母在端午时,插菖蒲,摆艾草,包粽子,煮咸蛋,看赛龙舟,本就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我们端午的记忆里,假若少了其中一项,都感觉到端午是残缺的。
我也把家人捎来的菖蒲艾叶,插在门的两旁,也煮上几个咸蛋,买来几个粽子,为的是让孩子在记忆中就有这些东西。虽然河里没有赛龙舟,但打开电视,便有赛龙舟的直播节目。我想中华文化的传承,本就是在点滴之间,在每个人之间,无言的延续。
艾草于我生活的环境,似乎有更多的意义。艾叶也是一味中药。我在药店就多次买过。小孩有时皮肤出现红点,洗个艾叶澡,效果奇佳。本地人对艾叶情有独钟,他们割来新鲜的艾草,摘下艾叶,清洗干净,放在锅里煮烂捞起,和上米饭和糯米粉,揉搓之后,做成饺子皮般,包上芝麻、白糖馅,放到蒸锅蒸熟,就成了一种美味的小吃艾米果。
到了端午,自然就想起忠君爱国的典范,世界四大名人之一的屈原。屈原本没有想到,自己纵身一跳,跳出了中国文人的骨气,跳出了一个节日。屈原的故事代代相传,而在如今相对和平的时代,多数人已不太明白屈原的精神意义。但在上世纪40年代,郭沫若先生创作的历史剧《屈原》,演出时有过万人空巷的效果,给处于民族解放的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鼓舞。屈原是我中华民族正气的象征,有屈原,民族不灭。
闻到芳香扑鼻的气味,想到古人用此驱魔避邪,祈求平安。但对于那些内心欲壑难填者,求平安则是自欺欺人。尤其那些作奸犯科者,若不能抑制欲望,遵纪守法,看淡名利,吃咸蛋,求闲淡,那么祸患早晚将至,不可能安全着陆,求得晚节能保。当他们想起屈子时,是否内心有愧。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愿正气福佑我中华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