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时报讯 他曾因为梦想一个人游离在喧嚣的城市中他曾因为梦想一个人徘徊在中华文明的源头他曾因为梦想一个人奔跑在原始的深林中最终他因为梦想来到了神农架面对生命最初的模样让灵魂感受孤独接受净化他就是古清生一个热爱自然享受生活的古清生
古清生
著名作家。祖籍江西,出生在湖北。生于湖北大冶龙角山,原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职员。1994年,辞去公职到北京从事职业写作,主要从事产业研究,地域文化考察,独立评论和美食美文写作,他是当代中国作家中,唯一涉足美食文化研究、汽车评论写作和人文地理考察的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和报告文学集23部,代表作《中国可以说不》。现居住于神农架,身份是茶农、养蜂人、淘宝店小二。淘宝店名:古清生茶庄。
他因大自然而来
1994年,古清生背着一台286电脑、揣着2000元钱,离开湖北黄石闯荡北京,成为最早的“北漂”之一。他写财经,写美食,写汽车……他不停地写,高产到甚至每年能出一部书,一度被媒体称为“第一自由撰稿人”。
2004年,古清生第一次穿越神农架,留下深刻印象。2006年,他又来到神农架写《金丝猴部落》。从喧嚣到最宁静,巨大的落差创造的陌生体验,还有那种纯净感对灵魂的征服,让古清生忽然感到,这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生在纯净的心灵之中,对我们中国人,我们这个时代,是多么的奢侈,其实我在面对神农架这种自然面对这种山岗这种峰峦这里的森林,还有这里的河流,你感觉人是在一个净化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带了很多的污浊的泥土和尘土、喧嚣从城市而来,然后在这里,每年都在考验在纯净,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去写作,我想这样的文字,它能代表我原本思维,终身追求的那个……”这是古清生在《七天》神农架穿越之旅的第一天中所说,确实如记者接触的那个唯美主义古清生一样。
古清生从小喜欢沈从文,喜欢一些宁静和纯粹的东西。但湘西是沈从文的,他觉得鄂西十分美丽,与沈从文的湘西丝毫不差。“一个人怎么样度过一生,内心是有向往的,俺向往的事情,俺就去实现。”这也许就是他会来到神农架隐居的原因之一吧!
茶园因他而获新生
“我叫古清生,来神农架8年了,在这里种茶、养蜂、写作,神农架能种出世界上最纯净的茶叶。”
现在的古清生,跟神农架签了30年合同,在山坡上开辟了百亩茶园,种有机生态茶。因为从小爱茶,古清生来到神农架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种茶生涯,原本只为种给自己喝,后来在朋友的怂恿下慢慢发展到对外销售,其中他的心理也是有些许变化的。“俺要做的是生态哲学,俺思考一些生态的自然的问题,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西方哲学家已经在思考。”古清生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是只做一个小商小贩,但是他会亲自动手做,比小商小贩还细致,处处都经试验。
为了种好有机茶,古清生的茶园,不只是施点有机肥的问题,他将全茶园铺了一尺厚的腐殖土(腐殖土是森林中表土层树木的枯枝残叶经过长时期腐烂发酵后而形成),共170吨,改变了整个土壤结构。
在杜绝任何化学试剂的前提下,剪茶一定是手工剪,手工拔草,甚至在修剪之后,还要人工手抚一遍至三遍。包括采茶、炒茶时,都对前来帮工的村民们约法三章,稍有疏漏,即作废重来——如此得来的茶叶,清纯雅韵,悠绵久长,可达9泡之多。“包括这两天种菜,俺让农民按俺的要求来做。中国农民种田十分业余的。因为他们不愿意投入资金、思考和精力。”所以,古清生请来了三峡大学生物技术中心陈发菊教授将他的茶园作为研究项目进行研究,即生态种植的可能性。
古清生说,越到后面难度越大,竞争越激烈。刚开始,拣了大家都不种植有机的便宜。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有机种植了,这就比谁的品质最好,服务最好。越走越谨慎。今年是种茶第四年,开始种茶的时候,觉得四年很遥远,种茶以后,四年不足弹指。“其实在神农架,俺也不是完全的孤立,总有朋友看到生态农业的前景,总有朋友一路相随。阳光照耀森林,森林无比青葱。”
他因茶园更享自然
“因为我特别爱喝茶,走遍全国的茶区,喝过所有的世界名茶,但是我相信我在神龙架一定可以培育出,比所有名茶要更好的茶叶,这是我的一个理想。”因为理想,让古清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惬意,也让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大自然。“神农架属植物多样性地带,共有3700种,俺希望自己能识别一千种,种茶可以研究茶园周边生态,植物的个性和共性,它们与动物和虫子的协同进化之关系等。”
喜欢茶兰共生的茶园,古清生就花一万多块钱买兰花种在茶园里,现在他要将整个茶园种成花园;喜欢种花,古清生就要把屋前的土地建成花园;喜欢钓鱼,古清生就在茶园挖了一个大鱼塘。“多数人在空耗自己的时光。俺不是这样的,俺在努力奋斗,这种奋斗对于俺就是安逸快乐的可以把握的时间。”
记者手记
古老师是客家人,祖籍江西,出生在湖北黄石。今年过年央视播出的《远方的家》因古老师介绍了黄石家乡的年味,而让我记忆深刻。后了解古老师以美食散文见长,现居神农架种茶养蜂。
约古老师采访,他很快便同意了。因时值清明期间,古老师忙着采摘明前茶的事宜,我忙着准备采访提纲,故将采访时间定在了4月8日晚,采访形式:QQ。
正式开始采访是晚上9点10分。我跟古老师简单的寒暄以后便按采访提纲所列慢慢提问,可聊着聊着就觉得不对了。
首先是我的问题问出来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其次是提不起古老师被采访的兴趣。在焦灼中,我一度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继续问下去了。最后打破尴尬的是古老师,他说,你提的问题在我这里都不是问题,是不是没有采访提纲。
这话让我很尴尬,如果是面对面采访,我想他一定会看到一个脸红到发紫,双眼含着泪花受了气小媳妇模样的我。
本以为惹恼了他,搞砸了这次的采访,在焦虑中不知所措的、试探性的又问了个问题。庆幸的是,看到QQ上方“正在输入”的字样,但又忐忑的害怕古老师又有什么不满。后来事实证明,都是我想多了。
古老师说,中国的记者都这样,在纠结一些莫名其妙的事,觉得从城市到森林隐居就一定是受了什么挫折似的,他来到大自然只是因为纯粹的热爱自然。然后,他就开始跟我讲述神农架的美、神农架的生态,还有他的茶园、他现在居住的环境以及他想做的事,还会发些他自己拍摄的茶园及动植物照片给我看。我从一个采访者变成了一个倾听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去慢慢感悟古老师的内心世界。
聊到最后,古老师告诉我,他脾气不好,挖苦过很多记者,还列举了诸多大报出来,这让我内心稍微好受了一点。他还告诉我,不是我的问题不好,只是对他来说没有意义,我的思维还停留在黄石,需要开阔眼界。这无疑是对我莫大的鼓励,鼓励我好好学习,跳出记者的一般思维。
到最后,23点26分采访结束,历时2小时16分。无论这次的采访成功与否,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受益匪浅的经历。
用古老师的话结尾:“你是没有跳出自己的想象,要什么生活不要什么生活,俺一直是想做什么做什么,想呆在哪就呆在哪。当然,俺小时候的想航海还没实现。但是,俺以为是现在的事情走不开,不然,俺也可以去航海的。”
(楚天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