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干的现代书法创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08月08日
作者:鹿耀世
20世纪70年代初,古干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美编,在从事书装设计的同时,画舞蹈速写、画文学插图、临摹碑帖、研习书法,乐此不疲。当时,他为某报《烟壶》连载画的插图与老子、庄子、司马迁、曹雪芹等人物造像,因为勾线融入了山石皴法,很有韵味,得到了画界好评。不凡的天赋加上过人的勤奋,他的一系列佳作陆续在全国参展、获奖,并出版了作品集。在这期间,国外的艺术思潮及大量抽象美术作品陆续涌入国门,激发了古干摒弃守旧观念、敢于创新的创作热情。
书圣王羲之在 《书论》中说:“夫书者,玄妙之伎也。”古干认为,“只因玄妙,所以无固定的思维模式,无固定的实践方法,……所以,给予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以最大的自由。”书法,既是莫测高深的东方文化精华,又是文化领域人际交流极为平常的一种工具。自甲骨、钟鼎文出现以来,汉字造型的图画性即十分鲜明,凡日月山川、牛马猪羊乃至社会百态、人间万象,从字体结构中均可找到图画的痕迹。汉字书法,除了实用功能以外,能否大胆地越过雷池,充分通过意象的图画表现,而不是亦步亦趋地模仿古人的再现,给人以更独特更丰盈更宏阔的艺术感染呢?
“笔墨当随时代”成了古干坚实的精神支柱,创造亦真亦幻的 “心画”,成了他竭力追求的目标。朦胧的书写、狂放的泼墨、遒劲的勾勒、绚丽的点染,成为他为追梦而不断探索的实验。1985年,古干策划组织了“中国现代书法首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得到张仃、黄苗子、王学仲、李骆公等名家的支持。这次展览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批评者斥为“非驴非马”,肯定者赞为“别开生面”。这以后,虽然古干非书非画的作品陆续引起关注,但他清醒地认识到:要使现代书法艺术走向成熟,必须经过历代中外名作的梳理、比较、评析、归纳,雄辩地确立自己的一家之言;而且要进一步完善升华意象构成的形式美感与丰富内涵,才能使这一东方艺术的新创作深入人心。
在之后漫长的日子里,古干循着“探渊源”、“创意象”、“走世界”的原则,潜心阅读中外艺术学、佛学、文字学等典藉,研习实践意象文字及绘画的至高境界,“到东海观潮,去西藏拜佛,敦煌摩壁,云冈写生,南阳临汉画,长江溯源头,泰山看日出,大漠寻孤烟……”完成了一系列或空蒙散淡或奇峰迎面或拙朴简洁或深邃玄妙的意象画。作品《山林之歌》,以错落有致浓淡相谐造型各异的一片意象的“木”字,构成了以深绿为主的繁密葱郁的七彩世界,其氛围既壮观又神奇。《留得残荷听雨声》以时断时续宛若残茎的枯笔,构成了暗褐的衬景,托出了简笔勾画的一株鲜嫩的莲蓬,上面还落着一只红蜻蜓,可谓亦庄亦谐。《雷声》以苍劲的铁线和厚重浓烈的墨块充满画面,给人以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感。经过多年辛勤的笔耕,古干在古今中外丰富图例的基础上,依据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篆刻等造型整体与局部的构成,点线画、黑白灰及色彩的虚实、浓淡、冷暖等关系,潜心进行了钩沉、比照和思辨,在书艺理论上有不凡的建树。
西班牙画家安东尼·塔皮埃斯曾说:“我们,特别是围绕各种抽象表现派而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们,多亏中国的书法家,才懂得了借用运笔方式而产生这种情感语言。”2005年,为纪念中国现代书法展20周年,古干参与组织了中华世纪坛“汉字艺术大展”。另外,他还先后出版了《现代派书法三步》、《古干作品集》、《古干汉字艺术》、《现代书法字库》等多种书画作品专辑,主编了 《硬笔新华书法字典》、《佛教画藏》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