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岐山县
【周太王立国之地:商朝末年·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自豳地来到岐山,贬戎狄之俗,并娶有邰氏人太姜为妻,率领周人开发水土肥沃的周原,整顿部落组织,在周原建邦立国,三月成城郭,三年成都,设立官司,采用助耕制,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立国号为“周”。初具国家雏形,开始从原始社会步入阶级社会,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古公亶父有三子:长子泰伯(又称太伯)、次子仲雍(又称虞仲),三子季历(史称王季)。季历之子姬昌,有圣瑞,古公欲将王位传与季历以便再传姬昌,但传统的继位方式是由长及幼。泰伯、仲雍知父意,遂于祖甲28年(公元前1146年)趁古公病危之际,托言外出采药而潜奔江南荆蛮之地,断发文身。古公亶父逝世后,季历嗣立,历姬昌至姬发,是为周武王。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追尊古公亶父为周太王,太王之称自此始。
我们在采访时发现,古公亶父陵及庙均在岐山县祝家庄乡岐阳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岐阳一号”遗址碑,树立在岐阳小学校门口,岐阳小学里面有座古建筑,即周太王庙。
据传,该庙建于隋唐时期,后曾讹传为周赧王庙。明代正统10年(1445)春,进士郭仲南游周原旧址时,在该庙的墙壁中得一石碣,经过辨认考核,才得以纠正。同年秋天,重修周太王庙。后来又改名为三王庙(即周太王、王季、周文王)是。原有三殿,前殿中殿早年拆毁,用来建造了现在的岐阳小学,后殿(太王殿)今存,但破败不堪。据说,该庙原有三樽塑像,均被毁。
周太王古公亶父陵位于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乡岐阳村北。陵前原有12匹石马,分列两旁,墓丘高2.5公尺,围大30公尺,(1962年调查时,墓丘高8公尺,围大60公尺。)陵前有清代乾隆43年(1778)所立陵碑一座,高3公尺,上刻陕西巡抚毕沅所题“周太王陵” 四字。陵碑及石马均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破坏。
(资料来源:《古氏史志·第五卷·古氏渊源暨分支(上册)》,古小彬总编,古国瑞荣誉总编,2011年,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