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伯公遇虎记
广东潮州 古镇成
广东省潮安县归湖镇草塘村古氏开基祖熙伯公,约于清代乾隆初年间,怀着鸿鹄之志,决定离开家乡梅县城东镇莲塘村,移居到潮州创业。起初在潮州市郊多处选址居住,都觉得不是理想之地,遂于58岁那年择定在潮安县草塘村创乡。熙伯公以勤奋创业为己任,不断开拓基业,广置田产,购买山地,产业一步步扩展。
草塘村群山环抱,水秀山清,犹如世外桃源,熙伯公率妻儿在此勤耕细作,安居乐业。
话说多年后的一个初夏下午,熙伯公单人扛着锄头从本村垭后经直窝至元桂坑一路巡田,察看庄稼,见天色尚早,便拿起锄头干些农活。其实就在此时,山坡上正藏着一只老虎,体重约100多斤(注:清代至上世纪解放前夕,华南虎在本村多次出没,直至1955年,老虎还最后一次在草塘村出现,捕食牲畜)。熙伯公正低着头忙于干农活,浑然没有觉察到,仍旧埋头苦干,头上戴的大斗笠亦不时在晃动着。老虎见下面有动静,疑似猎物,便虎视眈眈,一步步逼近熙伯公,做着抓捕动作(注:元桂坑尾旱园呈阶梯状,虎在上坵田,人在下坵田,中间是田埂,上下相差几十公分高)。
此时,熙伯公隐约闻到老虎气味,猛一抬头,突然发现老虎已准备向他扑来,说时迟,那时快,他迅速准确地抓住老虎二只前脚爪,不让虎爪展开伤人。双方激烈地推拉着,进行生死博斗(传说开基祖体形高大,身高有1.8米以上,体重200斤左右,体能好),老虎不时发出阵阵吼叫声,大叫时虎口溅出些唾沫,有些唾沫溅喷附着在熙伯公的眼睛上,致使熙伯公的视觉逐渐模糊,但熙伯公又不能松开手擦去眼睛上的老虎唾沫,只得继续紧握虎脚作顽强奋战。双方一直在僵持着、对抗着。
太阳快下山了,熙伯公的次子古云生、三子古鼎生,见老父亲去巡田这么久还未回家,意想会不会遇上老虎了,兄弟俩立即携带打虎的三种用具(1.“山”字形叉、带木柄,虎扑来时叉的木柄先着地人蹲下,让虎扑在叉上以护人身;2.铁菠萝,菠萝眼象倒勾刺,像雨伞一样能张开;3.铁尺,有一定重量,当时清代尚未有火药枪),赶紧到元桂坑察看,果真老父亲依然双手紧紧抓住老虎二只前脚,一直在博斗着。兄弟俩遂箭步向前,其中一人迅速将铁菠萝插进老虎嘴里,卡住虎口,使之不得咬人,另一人快速拿起铁尺奋力连续猛击虎背,虎腰被打断,使之不能动弹,再即用双刀剑,把四只虎脚筋割断。这样,这只老虎就被父子三人合力打死了。
熙伯公遇虎后,负了点轻伤,精神上也受到一定刺激。据说老虎唾液及虎爪抓伤后有些毒性,当时民间有一种禁忌,一旦被虎伤后,一百天之内,不要吃腥,不能理发,不许洗冷水。过了三个月后,嫁在邻村的女儿带了些肉类等礼物来草塘看望父亲,尚还平安。或许是熙伯公在疗养期间,提前理了发及落生水等缘故,不久便觉得身体不适,于当年八月初一仙逝。因此,他的子孙定每年八月初一作为他去世忌日暨全村同族共祭扫墓日,以缅怀祖恩祖德。并在村前定公田二坵,各房份每年轮耕,谷物以作全村八月初一日做粿拜祖及食用。
是的,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同自然环境的各种不利因素抗衡中,在逆境中力求以生存,面对凶狠猛兽,是如此的神勇!他们征服了种种困难,守护着这艰辛肇创的家园,使后代子孙得以生存发展和兴旺起来。
(本故事在草塘村中世代相传,据村中多位老者口述,三十九世孙古镇成整理)
(原载《古氏通讯》2013年4月总第7期)